试述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及影响摘要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政府颁布大量政策来进行国家的建设。而知识分子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新中国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独特的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命运随着党的摇摆而起伏不定。这些政策对共和国和知识分子的影响可谓极其重要,对于今天又有何种启示,这正是我们所要探究的。关键词: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政策;思想改造AbstractIntheearlydays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thegovernmentpromulgatedalargenumberofpoliciestocarryoutthecountry'sconstruction.Theintellectualpolicy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constructionofnewChinainaverylongperiodoftime.Intheuniqueenvironmentatthattime,thefateoftheintellectualsfluctuatedwiththeswingoftheparty.TheimpactofthesepoliciesontheRepublicandtheintellectualsisextremelyimportant,andwhatinspirationfortodayiswhatwearegoingtoexplore.Keywords:Theearlydays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IntellectualpolicyIdeologicaltransformation一、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具体认识1949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此之前,中国早已面临着极其严重的问题。多年的战争,列强无休止的侵略,使中国的政治体制、公共秩序、社会风气以及国民经济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严重破坏。面对着这种情况,共产党人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恢复和发展国家实力,以贯彻他们的治国理念和实现自身的信条。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中,对待知识分子的政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这些政策对于新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知识分子该如何定义,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不同学者对知识分子的界定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知识分子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来说就是指一切受过一定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并从事或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而狭义的则是特指受过一定教育,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并主要从事精神生产的人。[1]而我们在这里研究的是广义上的知识分子,因为思想改造囊括了绝大部分有知识的人,这些人包括高校教师、学者、作家等群体。在中国,知识分子这个词的使用比较频繁,这是因为中国从近代以来直至现在,不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知识分子的数量仍然较少。而且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的定义和现在是有区别的,从建党之时到建国前,党的主要领导人乃至整个共产党队伍中,除了极少数留学或上过大学的干部,剩下的都是些“泥腿子”,以至于在早期的时候,有些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被称为知识分子,很明显紧缺人才。据统计,建国后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有两百多万,而这两百万人中高级知识分子仅有十万人左右,相对于全国4.5亿人口来说,这个比例在当时的世界上来看,可以说是非常低的。关于知识分子的来源,主要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种是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加入党队伍的知识分子和经过学习知识化的党干部,这些人是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的;第二种是从民国时期过来的各类文化人,有的学者认为这批人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归属,一种是直接参与中华民国政权并担任高级职位的知识分子,因为所属利益的不同,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是和党对立的,是没办法向中共投降的,另一种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具有一定的妥协性和革命性,争取的可能性是有的,还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数量相对较多,他们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所以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具有革命性,更加容易争取,最后一类即是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也就是自己人;第三种则是旧社会旧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年轻学生,这些人比较年轻,容易接受新思想。[2]学术界也有其他的结构划分方式,但大体来说,与这种方式大同小异。在1949年初,党主要是依据世界观和家庭出身,而不是思想意识将其划分为资产阶级。1950年,党中央觉得知识分子应该作为统战对象,认为“和这些人搞好关系,对广大群众有好处”,很明显把他们排除在了无产阶级之外了,既然是资产阶级,那么对待他们的方法、态度就和对待其他阶级大相径庭了,这样,也就为日后思想改造运动的过激与偏差奠定了基础。虽然在1950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