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铁山摩崖石刻书法艺术浅析研究 书法学专业VIP免费

铁山摩崖石刻书法艺术浅析研究  书法学专业_第1页
1/14
铁山摩崖石刻书法艺术浅析研究  书法学专业_第2页
2/14
铁山摩崖石刻书法艺术浅析研究  书法学专业_第3页
3/14
铁山摩崖石刻书法艺术浅析摘要山东资源丰富,名山大川众多,文化发达,历代名人高士辈出,不仅创造了辉煌的齐鲁文化,而且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北朝时期佛教兴盛,佛教经典教义与摩崖石刻形式结合在一起,加以书法的独特审美效果,使之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摩崖刻经以北朝后期最为繁盛,多集中于山东地区,尤其以“四山”(铁山、岗山、葛山、尖山)摩崖刻经、洪顶山摩崖刻经、泰山经石峪最为著名。关键词:铁山摩崖石刻;书法艺术;结字;佛教;魏晋南北朝AbstractShandongisrichinresources,mountainsandrivers,culturaldevelopment,ancientcelebritiesGaoShigeneration,notonlytocreateabrilliantQiluculture,butalsoonChina'shistoricaldevelopmenthadasignificantimpact.IntheNorthernDynastiesBuddhismflourished,theBuddhistdoctrinesandcliffstoneformcombinedwiththeuniqueaestheticeffectofcalligraphy,makingitaspecialformofart.CliffcarvedbythelateNorthernDynastiestothemostprosperous,andmoreconcentratedintheShandongregion,especiallyinthe"fourmountains"(Tieshan,GangShan,Geshan,Jianshan)cliffengraved,HongDingshancliffengraved,Taishanbystonevalleyisthemostfamous.Keywords:Tieshancliffstone;calligraphyart;knotword;Buddhism;WeiJinSouthernandNorthernDynasties前言摩崖刻经,便是把佛经镌刻在山崖上,是北朝时期佛教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不仅丰富了佛教传播的形式,成为佛教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更是研究中国宗教文化与书法艺术极为少有的资料。而铁山摩崖石刻不仅是全国重要的佛教石刻之一,同时,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占有重要位置。铁山摩崖石刻内容丰富,对研究北朝时期山东摩崖石刻的书风及书丹者僧安道壹的了解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本文主要对铁山摩崖石刻刻经书法艺术进行试探性的浅析。铁山摩崖石刻简述及形成原因山东资源丰富,名山大川众多,文化发达,历代名人高士辈出,不仅创造了辉煌的齐鲁文化,而且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邹县,今改为邹城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域内铁山、岗山、尖山、葛山刻有北朝摩崖,著称于世,统称为“四山摩崖”。以上四山,高度不过百米,属泰山余脉,均为花岗岩石质。铁山摩崖简述铁山摩崖石刻,位于邹城西北二里的铁山公园西侧。《邹县志》载“岗山,县北距城二里,有南北两岗,此及县之座山也,南岗有石碑阔数丈,上有大字数行,或以古释文,北岗有石卓立如碑,数大字剥落不可读”。这里所称南岗者,即是今之铁山,北岗者今称之为“岗山”。铁山摩崖石刻,是将80米高的一整座山,沿南面,45度斜坡,摩崖刻经,大象元年(579)隶楷书,摩面高66.1米,宽16.4米,总面积为1085平方米。上有阴刻巨龙、祥云、佛光图案,右侧刻《大集经·穿菩提品》,左侧刻《石颂》,经文,下刻《题名》。刻经为17行,行6—61字不等,全文930字,由于剥损,尚能辨认的有777字,佛经的总体排列比较整齐,下部界格清楚,每行残存字数也多在59-61字之间,字径40—60厘米不等。由东向西竖排,在刻经行距上,第六行和第七行之距离较大,似乎有意分为前后两大部分。“《石颂》位于佛经的左侧,因颂文有经主匡哲题名,故一些史书中又称《匡哲刻经颂》。颂文12行,行43—52字不等,字径22厘米。原刻614字,今存492字”[1]。颂文上部刻“石颂”(图2)两大字,篆书。“石”字较完整,“颂”字仅公字旁可辨,页字一残缺不清。铁山摩崖石刻历史成因中国佛教史上,发生过“三武灭佛事件”。而据已有考证,北朝晚期大规模刻经活动与北朝灭佛有直接的关系。北魏统一北方以后,为了巩固在中原的统治地位,以全民为兵。太武帝下诏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服兵役。后来由于受到崔浩、寇谦之等人的劝说,开始信奉道教,进而发展到灭佛的地步。“太平真君七年太武帝下诏‘有司宣告征镇诸军刺史,诸有佛图形象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自今以后,敢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铜人者门诛。’一百多年以后,北周武帝立志以儒术治国,当时佛教兴盛,他认为出家人不从事生产、不纳税,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便下令将寺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铁山摩崖石刻书法艺术浅析研究 书法学专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