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一中朱平老师微课说明一、先确定好微课的主题,作文教学《事实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二、制作好ppt,设计好配音讲解的方案;三、在ppt前面插入一张空白页,在ppt自定义放映中设置好排练计时;四、准备好耳机,打开ppt,打开camtasiastudio6,点击录制屏幕,放映ppt,倒数计时后双击空白页,录屏开始,同时按照排练计时的语速配音朗读讲解材料;五、录制结束点击F10,保存文件;六、在Camtasiastudio6中点击编辑,添加时间轴,设置音频,除去噪音,删除多余的内容;批量生成为视频文件;七、利用格式工厂将视频文件转换为flv格式。附录:解说材料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共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歌创作可分为四期:学科网zxxk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前):游历吴、越、齐、赵,赴洛阳应举,不第。在洛阳遇李白、高适,三人同游梁、宋。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在长安应试,落第。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把家安置在鄜州,去投肃宗中途为叛军俘获,押到长安。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弃官携家逃难,经秦州等地到成都。蜀中军阀作乱,漂流到梓州。后返成都。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此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240多首诗篇。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秋兴八首》杜甫在旅居夔州时所作一组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七言律诗。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之意,故名《秋兴》。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而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杜甫的朋友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远。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去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1、在前四句中,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秋景?有什么作用?玉露枫林——凋零衰败巫山巫峡——萧瑟低沉波浪风云——动荡不安营造了露冷枫丹万物萧瑟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悲伤、凄凉、愁苦的心情2、试在颈联中找出表现诗人遭遇和心情的意象,并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尾联中“寒衣”“暮砧”含义丰富,试分析表达了哪些感情?丛菊孤舟——孤独漂泊他日泪故园心思乡思归忧国忧民寒衣暮砧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秋兴”就是借秋天的景色感悟抒怀,诗人选择了秋天里巫山巫峡特有的气象、色彩、声音,渲染了秋天萧瑟之气,烘托了诗人的忧郁之情,又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