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研究课题名称:七月的天山设计者姓名黄东红所在学校花都区新华棠澍小学所教年级四年级研究学科语文联系电话13710684818电子邮件doghuang@163.com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七月的天山》是小学四年级(人教版)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究生态保护的新举措。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在小学生中倡导研究性学习,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变已往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如何进行研究,培养研究习惯和研究精神。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其的神奇而美丽,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3、课题介绍本课题主要通过观察了解七月的天山的面貌,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再让学生通过历史的介绍,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一)知识和技能(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七月天山的特点。领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2)借助课间演示,让学生对七月的天山有更形象的认识。(3)运用假想导游解说,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七月的天山的美丽,激发学生对住过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进而教育学生要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究生态保护的新举措。思维导图如下:①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知识与技能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1、查找有关天山的资料,和一些美丽的天山图片。七月的天山:过程与方法2、体现小组合作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3、学会收集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很运用情感和价值观1、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值得研究型过程中学生去自主学习与探索。3、值得学生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与人一起合作,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奥秘的好奇心。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1.学生好奇多问,善于与同学交流。2.学生对课文的图片有浓厚的兴趣。3.学生朗读能力有一定的差异。4.个别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兴趣不大,应着重加以指导。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研究的目标:结合教材《七月的天山》的内容,让学生在研究活动中,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互助收集有关七月的天山的资料,可以通过查阅图书,也可以向周围人了解、展示研究成果等活动多渠道来促进学生对七月的天山较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七月的天山的兴趣。通过查阅、记录、收集、整理资料、初步学习写调查研究报告,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研究的内容:1.了解七月的天山的特点。2.抓住景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手抄报展、作文展、网络上传。六、资源准备教师提供的资源:收集的图片作品以及自己创作的课件。学生准备的资源:准备好纸、笔、相机等记录工具。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段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1.认真听取课题介绍。2.在班级中进行讨论答疑。3.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及想法。1.出示相关的图片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课件介绍本次活动的步骤与方法。第一周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讨论、确定选题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