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幼儿冲突事件(我搭的是树林)晨间桌面游戏时,多多和宸宸都在建构区玩积木,装积木的玩具筐一开始放在桌子中间,大家都从中间的筐子里拿玩具,多多可能因为个子小从筐子里拿玩具有些困难,便要把筐子拉到他的身边,旁边的宸宸从另一边拉住筐子不放,两人争执起来,筐子被扯得有点变形,多多看到宸宸拉着筐子不放,便去掰宸宸的手,宸宸仍不放手,大声申辩:“玩具筐应该放中间!”多多根本不听,还是使劲地掰宸宸的手,宸宸有点泄气地松手,求助地看着我。我想劝多多自己把筐子送回到桌子中间,就问他:“多多,你为什么要把玩具筐拉到自己这里?”“因为我的玩具太少了。”多多边从玩具筐里拿玩具边说。我看看其他小朋友拿到的玩具,再看多多的玩具,确实他的比较少,应该与他拿玩具困难有关。我又问他:“如果其他小朋友还想用玩具,可是筐子离得太远拿不着怎么办?”多多抬头看看周围的小朋友说:“那我就给他、她,还有他……(浩浩指着没有和他争玩具筐的小朋友),就是不给他(多多指着宸宸强调不给他)!“玩具是大家的不是你的,大家自己拿着玩就可以,不用你给的。”我说。“玩具就是我的!”多多边玩边坚决地说。这时,因为多多把筐子拉到自己面前,桌面的空间小了,玩积木时有些玩具放不下掉到了地上,多多便不再管玩具筐,干脆把玩具都拿到地上玩起来。我把玩具筐又放回桌子中间,并提醒他:“多多,我把玩具筐放回去了。”多多抬头看看玩具筐没有反对,继续在地上玩玩具。一会儿,多多指着搭好的积木造型对我说:“老师,你看!”“哦!多多真棒!你搭的是什么?”我马上表扬他。“我搭的是树林。”多多得意地对我说:“你看,这儿还有小鸟的家呢。”他又指指积木造型下方的一个方形小洞说。可爱的多多彻底地把自己从事件中脱离开来。多多因为不足龄,初入园时我们对他给予了很多的关心与帮助,很多事情都依着他,这次他在游戏中抢玩具筐与我们平时或多或少地宠了他有关。但这个事件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工作中的失误,桌面游戏时没有关注到象多多这样拿玩具有困难的幼儿,所以没有调整游戏场地与规则。事件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几个问题:“抢玩具筐对不对?“拿不到玩具怎么办?”“玩具放在哪里玩起来更方便?”让幼儿自己来修订规则,选择游戏场地与玩法,这样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