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的视角下小学生的武术教育分析——以武术操教育为例摘要:为了对小学生全面发展武术教育进行探析,文章选用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以武术操为重要切入点,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小学武术教育现状,研究认为:武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很重要,但是武术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是其面临的一大问题,通过部分省份的武术操成功案例得出:在小学开展武术操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尤以课间操最为突出。关键词:全面发展、武术教育、武术操、小学生一前言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自古至民国时期都是在军队或者民间较盛行,尽管在唐朝推行了武举制,但是主要是为了选拔武将或武官。而正式作为一种教育进入学堂(学校),是在1915年推行的近代学堂,并逐渐被视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尽管武术教育早已被推进学校,但其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普遍出现“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因此,武术教育的教学内容选择成为学校武术教育的一大难题,以往学校开展的课间操都是以广播体操为主,为了适应学校教育特色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诸多省份已经选用了武术操作为课间操活动内容,全校学生参与其中,取代以往广播体操和课间跑操,作为武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操的引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武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脑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2]。因此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笔者认为教育的作用很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且可以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一)教育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教育可以使人能够全面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重申了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3]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正处于一个生长发育的初期,身体发育未成熟,没有定型。这个时期的小学生,精力充沛,爱好活动,且是属于疲乏快、恢复也快的时期。所以他们感觉不到累。只要对他们来说有趣的活动基本不会乏味,但是又容易对新鲜事情失去新奇的感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下课喜欢追逐打闹。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敏捷,模仿能力很强,且在这一阶段学习动作能力较强。(二)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中国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在追求的,每个国家都在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采取众多措施,且都相应地提出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智育,其他的教育(德、智、体、美、劳)也不容忽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有着全新的需求,除了要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还要有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相互渗透、综合运用的能力,具有科技与人文素质融合的完整人格,具备智力与情感统一的综合素质,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创新与实践的能力[4]。(三)武术教育对小学生教育的意义身体是武术教育的核心和载体[5]。可以说武术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武德的熏陶是武术能够流传下来的重要原因。也有学者提出,武术教育传承本身也必须是一种武术教育和武术文化的并行体,武术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武术教育进行传递,并提出武术的文化价值主要可以体现为“仁爱、礼义、信勇、和谐”[6]。因此武术教育对于小学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其身体的同时,体悟“仁爱、礼义、信勇、和谐”,但武术教育在小学阶段很难讲那么深奥的理论,所以只能先通过身体教育先行,然后观看以“仁爱、礼义、信勇、和谐”为核心的影片资料。三武术操在小学生中开展的作用在学界,众多学者提出了学校武术教育是仿竞技化教育,然而这对于小学生培养兴趣或是全面发展作用较小,因其重点突出的是竞技技术的高要求。武术操是由国家教育部创编的,以广播操为表现形式,以传承武术和国家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指导思想,达到丰富中小学生课间活动内容、增强少儿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体育锻炼形式[7]。将武术在小学武术教育简单化,突出其气势,鼓舞学生自我成就感。(一)武术操可以强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部分生理机能小学生处于儿童少年时期,即生长发育的前阶段,其身体柔韧性较好,可以说是柔韧的巅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