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我是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十几年了,多年来从事高段语文教学工作。近几年来,各校都在践行高效课堂,观看了一些观摩课,自己也进行了大胆尝试,但效果不尽人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亮的口号。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1、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因此,我要求本班的的孩子每人一本字典,随身携带,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随时查阅,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2、培养读书动笔、善于积累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墨”即在阅读的同时拿起笔来用规定的符号圈圈划划,用自己的语言评评点点,用固定的笔记摘摘抄抄等。读书动笔是促使读思结合的有力保证。学生一旦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必将终身受益。动笔读书,首先老师要教给他们一套有关的符号,如好词用“。。。。。”,好句用“———”,重点段打“★”,不懂的句子用“———?”,精彩片段用“﹌﹌”,在重点句旁做的批注用“()”等等。圈划批注的训练可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与课外阅读之中。长此以往,即培养了学生读书动笔的阅读习惯,又提高了同学们的自学能力,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3、倾听、交流的习惯。“倾听”是一种艺术。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习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虽然“满堂灌”教学不可取,但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却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交流”的习惯要从刚入学的儿童抓起,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和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4、质疑问难的习惯。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要边读边想,善于问个为什么,养成不迷信作者、不盲从老师、同学,善于发表独特见解的好习惯。二、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加油站1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比如在读书动笔习惯培养中,为了使这项工作取得实际效果。我坚持将每晚30分钟读的内容在第二天课堂上拿出5—10分钟时间进行交流,对好学生做批注的表扬;对中等生讲讲故事内容的表扬;对差生只画出几个好词的也要表扬。每一周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情况,选出每周的5名读书小博士。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长此以来,学生就会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2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自主探究,放手质疑。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