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育新课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宝鸡市长岭中学李毅【内容提要】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成了竞技体育的代名词,体育课堂上教学方式枯燥,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目标已经不符合时代需求,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反映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把体育课学习当作是与自身健康密切相关的途径,自觉练习以实现终身体育。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关系,已经达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本文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重点以体育课要始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贯彻终身体育的学习理念,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改革上谈了作者的一些新的想法,与大家探讨。【关键词】体育健康教学目标评价方式一.问题的提出: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改变过去强调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评价方式,改变过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理念,给学生的应该是正确的、长期性的锻炼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学生对体育课的正确认识和浓厚兴趣,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最终实现终身体育,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大都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达标项目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简单,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学生也只是为了达到标准而被动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人的发展,特别没有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除了跑、跳、投还是跑、跳、投,学生学得没有热情,教师教得没有激情。还有部分学生因为身体形态的特殊性,既便是投入了大量精力,评价时仍不能达到及格标准,大大挫伤了这部分群体的练习积极性,最终只有破罐子破摔,失去对体育课的钟爱,长期的被动学习也使学生没有自觉锻炼的意识。这绝对不是学生们喜爱的那种体育课的模式。如何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强迫为自觉呢?本人根据平时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二.问题分析:1.游戏性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源泉体育项目中有不少项目具有游戏性,人都是游戏的人,这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说到玩都会乐而忘返,更何况这个玩还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谁会拒绝呢?而我们过去的体育教学模式却鲜有这样的情况,特别是初三毕业班,因为各校对体育教师也有考核,所以这个年级甚至是从初中开始就投入考试项目的练习,学生的其它运动能力得不到发展,在他们眼中体育就是50米跑、立定跳远和推铅球,怎么能对此产生兴趣呢?2.时代发展呼唤体育课教学资源的开发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的范畴也在与时俱进。街舞、轮滑、独轮车等极限运动相对地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电视上播放的体育节目中的明星成了学生们模仿的对象,他们可塑性强,学习这些技能非常投入,但他们恰恰从我们这里得不到这些东西。失去了时代感的体育课不再拥有那么多的拥虿,又怎么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呢?3.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独生子女已经是现今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个群体在家庭的影响下,从小就自高自傲却又寂寞孤独,自私自利、霸道脆弱是这个群体的共同特点。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里又都是单兵作战,就算是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实现了生理健康,心理也是不健康的。这样的群体走向社会,能算是合格品吗?4.评价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重中之重旧的评价方式只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忽视了学生的发展,使得体育课变成了竞技体育的代名词。每个人都喜欢赞美,我们也想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但在跑道上只能把赞美给冠军,对最后一名我们只能对他表示同情,哪怕他付出的比第一名还要多。这种评价方式是把受教育对象当成了物体,没有把他们当作可以发展的人。长期处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谁还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发展自己呢?三.问题的讨论:1.自主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兴趣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