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通过对企业利润质量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企业利润质量的含义影响因素、评价方法等。会计利润质量作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指标,会计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对企业经营者进行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由于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的使用决定了某一期间的利润并不一定意味着具有可持续性,利润带来的资源具有确定的可支配性。此外,企业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运用各种手段调节利润、粉饰利润表,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并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当人们在关注企业盈利能力的同时,更重视对企业利润质量的分析。1.利润质量分析的理论基础1.1利润质量的概念通过对利润质量含义的总结,本文认为利润质量应该包含”质”和“量”两方面的含义,“质”指的是利润信息的品质,指企业是不是在遵循财经法规制度的要求下和考虑资本保全的情况下确认和计量收益,就是利润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具体表现在企业的会计利润和真实利润的程度,和以及会计利润的实现能否有相应的现金流入作为保障。“量”则侧重于利润的经济方面,主要是指的是利润的数量,具体体现与企业在会计期间能否有着稳定的自由现金流的流入1.2利润质量的特征1.2.1利润的真实性利润的真实性是利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只有确定了利润的真实,利润的评价才是有价值和意义。评价利润是不是真实的标准是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与具体会计准则为多变的经济环境,所以在具体规定上就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从而需要会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进行选择,这就为利润操纵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从而影响利润的真实性,有的公司甚至无视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人为地调整收入和费用,使利润根本无真实性可言,所以由于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以及道德品质等的不同,就会直接关系到利润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对于利润的真实性是很难达到百分百的真实,只要利润信息能够基本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那么我们就可以认定利润是一定真实的。1.2.2利润的变现性利润的变现性或称现金保障性是评价利润质量的重要标准。主要是指利润能够多大程度转换成现金流入企业的能力。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确认计量的,是某一会计期间账面收入和账面费用相互配比的结果。它所体现的主要是应计现金净流量和可能财富的增加,并不是实际现金净流量和实际财富的增加例如,应收账款有坏账的可能,它只能表明未来的收益可能会流入企业,并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现金流入。所以只有应计现金流量转化为真正现金流量时,才是企业真正财富的增加。毕竟企业在支付偿债利息、支付股利、缴纳相关税金都是需要现金而不是账面利润。因此,利润的收现能力越强、回收的不确定性就越低,利润质量就越高。1.2.3利润的成长性利润的成长性是指企业盈利能力的增长。利润的成长性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企业的盈利能力能够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程度,使得投资者债权人对企业的经营有信心;二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能够有较好的增长趋势。对于企业而言,盈利水平很高但是利润却不具有增长性,利润质量也不高。一般来说利润的成长性主要依托于利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扩展主营业务,并保证其稳定性,实现利润的持续性,提高利润质量。1.2.4利润的安全性利润的安全性是指其偿债能力以及企业对各种风险的防范能力。首先,偿债能力决定公司的生存能力。偿债能力弱,债权人不再愿意贷款甚至收冋贷款,使得企业由于资金不足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偿债能力强,企业取得贷款会容易,有足够的资金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其次,企业的风险通常与收益成正比关系,高风险,高收益。但是高风险也意味着利润获得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企业的利润质量。因此,企业应充分关注所承受的风险的大小。风险主要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主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会造成收入的不确定性、从而会导致销售收入减少、利润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主要指由于企业的财务结构欠合理,融资不恰当给业主和普通股股东带来的额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