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路径摘要: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质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将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因此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是民众通过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在这种价值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中国精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国精神和民主精神是五四运动的两面旗帜,当时的革命先烈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进行了各种尝试,认定中国精神和民主精神能够实现救亡图存的社会变革目标,其中中国精神更是作为改造中国社会、中国文化,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被提倡。之后,中国精神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始终与实现民族复兴的社会目标相联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工程仍需要将中国精神的弘扬作为基础,以中国精神提升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推动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推动文化、社会管理的进步。关键词:中国梦,中国精神,内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在国际社会事务中具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参与国际市场和国际经济体系的能力日渐提高,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一,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体制对于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释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消除贫困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改革开放的成就背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矛盾凸显,我国的各项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构想的提出,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烈愿望,是近代以来我国民众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的继续。“中国梦”的提出将国家的发展与普通民众的幸福相关联起来,探索以“中国梦”为引领,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路径成为改革开放攻坚期我国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一、中国梦内涵首先是国家富强。第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是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的延续到现在的文明形态之一,对世界文化曾经产生众多的影响。汉唐时期中华文明不仅领导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世界文化产生影响,直到清朝前期中国经济总量一直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据重要位置。第三是人民的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梦的过程中,多次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也应该不断的为人民谋幸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生活的富裕,这也是符合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人民的幸福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国家的富强就不可能有人民的幸福,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近代中国,国家丧失独立,国力贫弱,普通百姓生活更加困苦,根本无幸福可言。二、弘扬中国精神与实现中国梦的契合性分析(一)同源性——根植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中国梦的实质,实现中国梦和弘扬中国精神都是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践中展开的。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从近代就开始起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中国人民在实践中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实现国家独立的道路。(二)同向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这种观念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指出,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长期处于一种敌强我弱的状态,因此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要生存,并推动革命向前发展需要充分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建立密切的关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三、培育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一)加强中国精神普及工作首先转变观念,实现全社会的中国精神普及。应该明确中国精神普及工作绝对不仅仅是科学工作者的任务,需要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