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责任》主题班会课案例作者:吴雪明发表于:2010-12-419:27:43评论:0浏览:125RSS:0一、设计理念: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人的生命是可贵的,培养学生从小就学会珍爱生命,学会负责,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二、活动目的:1.针对部分同学性格脆弱、心理能力差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勇敢地负担起作为当代少年应尽的责任。2、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学会保护自己。三、活动重点1、通过开展“生命与责任”系列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强烈的生命意识,激起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的激情;2、通过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热爱生命和责任心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就学会珍爱生命,学会负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四、活动年级三年级。五、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女主持人: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男主持人:是的,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了。女主持人:所以,我们要懂得热爱生命,要学会肩负责任。主持人合:生命是五彩缤纷的,生命也是脆弱的。我们该如何在生命中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呢?三年(1)班《生命与责任》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二)感受生命1、出示课件(孩子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主持人:你看,生命的过程是多么令人欣喜啊!它使一个小生命由刚刚出生的婴儿成长为有知识的少年,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浸透着父母多少心血。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调查,结合提示的问题,自由发言。2、出示问题:(1)当父母知道自己有了宝宝的时候,他们和亲人会有怎样的表现?(2)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要呆多长时间?(3)这段时间里,妈妈应注意什么?身体和情绪有什么变化?爸爸应做些什么?(4)孩子出生后,家人都会做些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5)说说你了解到的父母养育自己的过程中的辛苦故事?3、学生讨论并交流。4、诗歌朗诵《为生命喝彩》(三)珍视生命主持人: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如果生命消失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创造任何价值。我们的生命受之于父母,我们没有权利让它轻易消失,必须珍爱。但是,很多人却无视他的存在,把他当自己的私有财产,轻易舍去它。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出现这样的事故,1、(出示案例):案例1《南安——13岁的小女孩喝农药自杀》案例2某中学的一个15岁学生,平时性格比较内向,有点沉默寡言,有事总是喜欢放在心里,不善于和家长、同学交流,虽然学习很认真,但是成绩并不十分理想,因此经常受到父母的责备。在一次期末考试后,由于学习成绩没有好转,重压之下她便产生了“离开这个世界”的念头,吞食了大量的安眠药,因发现及时,没有酿成悲剧。案例3罗罗的父母十分宠爱自己的孩子,对于罗罗提出来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新的学期开学了,罗罗要到一所寄宿制学校学习,可习惯住在家里的罗罗不高兴了,硬要父母想办法把自己转到其他学校,并威胁着说,“要是不让我转校,我就死给你们看。”在威胁无果、无法和父母达成共识的情况下,罗罗选择了在家里自尽。2、学生谈感受。主持人: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她不象财富能失而复得,也不象离离原上草凋而复始。谁失去了生命,不仅仅是自己失去了一切,还要给活着的亲人留下心灵的创伤。3、怎样才能珍惜脆弱的生命呢?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具备自救的基本能力。(课件出示)(1)、上学、放学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2)、活动时注意安全,以免碰伤。(3)、校内注意安全,防止楼梯拥挤、滑倒事故。(4)、自我疏导,请求帮助——不良情绪应及时化解,有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四)把握生命主持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许多时候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下面请大家看一段我们活动时的录象,体会生命的精彩。(播放课件)分组讨论: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热爱生命应表现在那些方面?学生感悟发言。主持人:听了大家的精彩发言,让我感受到我们每个同学在这次班会中认识了自己的生命来之不易,懂得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懂得了真正的生命,不仅是自己的;真正的活着,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主持人:三年(1)“生命与责任”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请班主任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