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迅小说《药》以辛亥革命的中国为历史背景,通过人血馒头的故事,描写了群众的愚昧以及革命者的悲哀。《药》在短短的篇幅内通过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贯穿了买药、吃药、议药、上坟等四个场面,不仅刻画出了华老栓、康大叔等一群病态的人物,也从侧面描写出了夏瑜这位革命者的形象。而之所以有如此令人惊叹的效果,是和作者的构思以及对环境、人物的描写是分不开的。本文通过对《药》进行解读,并深刻揭示了《药》的象征意义。关键词:药,构思,象征意义目录摘要…………………………………………………………………………………1一、《药》的主题思想………………………………………………………………3(一)《药》的思想内容……………………………………………………………3(二)《药》的主题意义……………………………………………………………3二、《药》的构思……………………………………………………………………4三、《药》的艺术特色探析…………………………………………………………5(一)对环境的描写………………………………………………………………5(二)人物对话艺术以及人物形象解读…………………………………………5四、由《药》引发的思考…………………………………………………………6(一)对《药》进行解读…………………………………………………………6(二)浅谈《药》的象征意义……………………………………………………6参考文献……………………………………………………………………………7论鲁迅小说——《药》一、《药》的主题思想(一)《药》的思想内容鲁迅于1919年4月完成小说《药》,这部小说也成为了现代作品的典范。《药》主要描写群众的愚昧以及革命者的悲哀,这也是鲁迅当初在创作这部小说的主旨。《药》以辛亥革命的中国为历史背景,通过人血馒头的故事,一方面歌颂了夏瑜的坚强不屈以及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另一方面揭示了当时群众由于长期受封建阶级统治下而表现出的愚昧无知。鲁迅写《药》的立足点一方面是为了唤醒群众,使人民大众从愚昧与落后中走出来,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与脱离群众的缺点。《药》的主题思想一般主要归纳为“群众的愚昧以及革命者的悲哀”,当然鲁迅想要表现的“愚昧”以及“悲哀”并不仅仅是这些,如果从更广泛以及更深层的角度去分析的话,应该是“希望”与“绝望”两个问题的相互纠结以及相互渗透。因此,在《药》的结尾之处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希望,夏瑜坟上的“花环”也向人们说明着: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终有一天,愚昧无知的群众将被唤醒,旧制度也会被推翻。(二)《药》的主题意义1.反映了迷信对人们的思想毒害。鲁迅曾说:“迷信是一把无形的杀人刀。”这句话在《药》中重要人物华老栓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华老栓是迷信落后人物的代表人物。当他一听到人血馒头可以治好儿子的痨病时就“觉爽快”,仿佛“得了神通......跨步格外高远”,这可以看出华老栓深受封建迷信的毒害。当他去取药的时候,正是夏瑜被处决的时候,但是华老栓根本不知道这一切,他只是知道自己手上的人血馒头可以治好自己儿子的病,他要将这“新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正是由于华老栓的迷信思想,华老栓把希望以及幸福全寄托在了一个根本就毫无用处的人血馒头之上。他更不知道的事情就是这人血馒头上蘸的正是革命烈士夏瑜的血。因此,毫无疑问的事情就是这样做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华老栓的儿子华小栓延误医治而死的悲惨性结局1。2.深刻揭示出了当时群众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的国民性弱点。《药》主要描写革命者夏瑜不仅仅无法实现旧中国的愿望,更是落得被杀身生死、连人血都被人当药了的悲惨结局。探1注①:林虹、鲁迅悲观思想与《药》主题解读、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9期第216页第3行至第101行讨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群众的身上存在着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等国民性痼疾。华老栓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极端愚昧、麻木以及无知的,在他的心中根本就不了解革命是什么,革命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当他买到自认为可以治好儿子的病的“药”之后,回到茶馆之后,面对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