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改革研究——以宽甸县B乡为例二、论文的背景和意义1.理论意义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公共管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关我国各项制度的推行与实施,对我国乡村繁荣发展意义非凡。本文从实际问题出发,以宽甸满族自治县B乡为考察对象,通过实地考察B乡乡村治理问题,分析B乡面临的治理困境原因,以期寻找B乡乡村治理的方法,提出解决措施。本文进行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论探索,丰富了我国基层治理理论相关内容。宽甸满族自治县B乡的乡村治理,有其独特性,通过对B乡乡村治理的研究,将更有利于研究我国北方其他地区的治理问题。2.现实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体目标,而乡村治理方面则被认为是推动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坚实基石。B乡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小镇,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将乡村整体治理得和谐、有活力,将会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通过分析B乡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治理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B乡乡村治理的对策,充分发挥B乡的示范作用,丰富我国北方地区乡村治理的个案研究成果。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中国乡村进行研究,甚至一些西方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对中国的乡村社会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如杜赞奇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究整理,写有著作《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的华北农村》(1998),以华北农村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细致描写了我国华北地区农村的社会状况,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权力的文化网络”的概念英国人类学专家莫里斯·弗里德曼在《中国东南部的宗族组织》(2000)这本著作以分化社会中的单系亲属组织和集权政治体系为主题,对东南中国社会村族做了深入研究,分析了中国宗族势力在基层乡村治理治理中的作用。美国学者理查德·麦德森在《一个中国乡村的道德与权利》(2013)一书中研究了乡村的精英在乡村社会的道德权威与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并分析了乡村精英的转型变化。2.国内研究现状当前我国学者主要是对乡村治理主体的研究。殷民娥(2018)把乡村治理主体按层次划分为以镇政府、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为主的国家层面,以农村中的各类民俗和社区性组织群众为主要代表的社会层次和以大多数的农民和乡贤等优秀精英群众为主要代表的个别层次三个方面。张慧瑶、李长健(2019)认为,乡村治理需要建立一种以党委和群众团队为工作中心、政府部门和重点群众共同参与、村民和自治性组织发展为工作中坚、村民群众为主体、社会其它权力机构为主导和辅助的多元化治理结构体系。覃晚萍、王世奇(2019)认为,推进乡村环境整治进程,离不开多元化治理主体共同参与,同时必须理清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存在的联系。既要充分发挥各方利益主体的优势,也要加强主体之间的沟通协作,共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新格局。三、论文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为使论文符合相关政策规定,通过查找国内外有关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政府工作报告等相关资料,对论文选题涉及到的各种问题和理论进行了解,以保证本论文的真实。2.访谈法本文以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B乡为例,深入B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与乡政府工作人员、村党组织成员、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交谈,了解B村乡村治理中遇到的问题及目前采取的对策,为论文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三、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一、引言(一)研究背景(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2.现实意义二、核心概念界定(一)乡村振兴战略(二)乡村治理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宽甸县B乡基本概况及治理问题(一)B乡基本概况及治理现状1.B乡基本概况2.B乡治理现状(二)B乡乡村治理问题1.干部队伍老化,文化素质不高2.经济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薄弱3.教育资源不足,医疗水平低4.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低,文明意识薄弱四、乡村振兴战略下B乡乡村治理问题成因分析(一)农民观念落后(二)干部素质不强(三)政府规划缺位(四)城乡发展失衡五、乡村振兴战略下B乡治理对策(一)明确治理主体(二)依托资源,发展经济(三)健全服务体系(四)完善制度保障六、结语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第1周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和提纲,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