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1.选题背景与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步入增长的快车道。然而,人们不难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不时受到通货膨胀的干扰。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先后发生三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一次高通货膨胀(1984—1989):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和工资性收入增长过快导致宏观经济过热。加之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1985年通货膨胀率一度达到8.8%的峰值水平。1986年,在此前的紧缩政策尚未完全见到成效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又开始全面松动银根,导致货币需求量的急剧膨胀,使得1988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8.5%,其中12月份更是高达26.7%,创造了建国40年以来的高纪录。整体看来,此次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在经济转轨初期,政策放宽过于迅猛导致投资规模过大、消费需求过旺和货币发行过多。加上同期的价格双轨制以及法律漏洞,进一步推动了商品价格上涨。同期新闻导向不适当地宣传加快价格改革步伐,更加剧了群众预期涨价心理。第二次高通货膨胀(1993—1995年):本轮通货膨胀起因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过猛与金融持续的混乱。有人形象地总结为“四热”、“四高”、“四紧”和“一乱”。即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高物价,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重要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和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这次通货膨胀是需求拉动、成本推进和价格结构性调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的。但整体上看,起主导作用的是结构性调整和前几年积累下来的成本推进因素,需求拉动是为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释放提供了诱发因素和适宜的外部条件。第三次通货膨胀(2003—2008年):2003年10月起,中国开始全面走出1998年来的通货紧缩阴影,长期低迷的物价开始上涨,突出表现在粮油价格上。同时,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幅快速上升,月增长率稳定在15%上下,截止2008年12月底,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至475166.6亿元。高额的贸易顺差致使人民币外汇占款量不断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日益加重。加上前几年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滞后效应,我国经济又出现了投资增长迅猛,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本文拟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探讨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恰当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以减少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正常运行的冲击和影响。2.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坚持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在对通货膨胀问题进行规范研究的同时,又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对通货膨胀理论的原因分析时,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此轮通货膨胀的具体特点,分析农产品价格、能源价格、对外贸易和货币供给量等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3.论文的结构1引言22001—2006中国物价走势分析2.1近年我国各主要物价指数变动情况2.2近年我国通货膨胀的性质及特点32001—2006中国通货膨胀原因分析3.1农产品价格上涨及其通胀效应3.2能源价格上涨及其通胀效应3.3持续外贸顺差及其通胀效应3.4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4结论4.参考文献[1]李怡珂.2009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反复波动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8.[2]肖强峰.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剖析及其对策探究[J].时代金融,2016(30):9-12.[3]王军,王慧.资本配置效率与通货膨胀:1994~2014[J].金融与经济,2016(05):4-10.[4]姚宇惠,蔡宏宇.基于VAR模型的我国外汇储备变动与物价波动的关系研究:2001—2012[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138-148.[5]于泽,罗瑜.中国货币性质再检验与通货膨胀成因[J].管理世界,2013(10):19-34.[6]张延群.超额工资、过剩流动性、进口价格与中国通货膨胀因素的量化分析[J].金融研究,2012(09):74-87.[7]李国良.我国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8]汤银珠.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2.[9]刘惠好,苏振天.我国通货膨胀的结构性原因——基于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研究[J].投资研究,2011,30(12):61-73.[10]潘石,吕伟.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典型特征、生成原因及治理对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