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1.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目前多认为是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菌群的自然生态平衡,耐药菌或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出现的腹泻。1.1国外研究现状由于危重患者病情重而复杂,各种有创的诊疗操作较多,且老年患者比例大,目标性/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多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多个因素影响下,危重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比例较高。对于高危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关键,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做积极地预防,可降低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是抗生素应用后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危重患者存在病情危重、自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等特点,严重感染者抗生素选择常常为联合用药,起点高、覆盖率广,高危患者则往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感染发生,应重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本文就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做一综述。1.2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尚无统一的AAD诊断标准,临床上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有关辅助检查排除,临床上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有关辅助检查排除,对于抗生素使用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腹痛、发热或突发麻痹性肠梗阻、血白细胞异常增高,需警惕AAD的发生,除了肠道菌群失调的表现,腹泻会加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8]。治疗上除了对症支持治疗,补充水、电解质等对症支持治疗,避免腹泻加重危重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外,需根据情况对AAD采取一些针对性处理。尽可能停止原用抗生素治疗对于单纯性腹泻,最保守的治疗措施即停用抗生素或换成低风险抗生素。对于更严重的AAD患者及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需要更积极的治疗。病如感染尚未完全控制就出现了AAD,且原发感染致病菌仅对目前使用抗生素敏感,原则上是继续使用原抗生素,适当减量。其他治疗健康志愿者的粪便移植,重建肠道正常菌群。患者发生AAD后出现菌群失调,除了根据菌群失调的类型选择生态制剂外,可采用正常人大便混悬液保留灌肠,重建肠道内正常菌群。对有些难辨梭菌感染,可采用免疫治疗和免疫预防来预防发生和提高康复的速度、防止复发。2.本人对课题任务书提出的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任务要求: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库,正常状态下肠道菌群相互制约,形成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系统,构成宿主肠道的生物屏障。这些正常菌群是维持肠道功能,维持肠粘膜屏障完整、抑制条件菌生长、防止菌群一位的重要因素。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便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抗生素的使用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能诱发AAD,其发生的概率取决于抗生素的抗菌谱、肠腔内抗菌药物的浓度、药物使用剂量及途径等。2.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问题:(1)危重患者抗生素及其特点。(2)危重患者的治疗现状(3)危重患者的治疗现状及原因(4)危重患者的解决办法思路:1绪论1.1研究背景1.2研究目的和意义1.3研究的不足之处2腹泻的发生情况2.1腹泻的发生率2.2腹泻的发生情况2.3腹泻的危险因素2.4腹泻的处理3讨论3.1腹泻危险因素分析3.2ICU护士认知及EN实施过程4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措施4.1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4.2给药护理4.3胃残留抽吸护理4.4管道护理4.5管道通畅护理4.6预防方面4.7处理方面腹泻5结论参考文献3.完成本课题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实验设备或实验环境条件、某类市场调研、计算机辅助设计条件等等)及解决的办法第一、抗生素治疗对明确病原菌的AAD患者,应使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患者,由于已用抗生素可导致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复发,故应尽快停用,并且推荐病情较轻者口服甲硝唑治疗,病情较重者口服万古霉素或非达米星,疗程均10d左右。第二、益生菌治疗益生菌是指通过摄取适当的量、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菌。第三、目前有较多的RCT研究提示益生菌在重症患者AAD、难辨梭菌感染(CDI)中的作用,与抗生素同时使用可以降低AAD和CDI的发生率。但需要强调的这些RCT研究针对的益生菌种类各有不同。尽管益生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