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一、选择题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C.MO为晨线D.NO为晨线2.此时北京时间为()。A.6日12时B.7日12时C.6日24时D.5日12时答案1.D2.B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3~4题。3.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图中P地()。A.位于晨线上B.位于昏线上C.当地时间6时日出D.当地时间8时日出答案3.C4.A5.右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根据题图的纬度可判断上图为北半球,下图为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所以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冲刷,左岸淤积,最终小岛可能和①岸相连。南半球则相反,小岛与④岸相连。答案C图中弧ACE为昏线,C为中点,弧AB与弧DE相等,A点纬度为70°N,C点以东为东半球,此日处于冬半年。据此完成6~7题。6.此时,北京时间为()。A.3:20B.9:20C.15:20D.21:207.D点位于E点()。A.正北B.正西C.东北D.西北解析第6题,由题干信息:弧ACE为昏线,C为中点,可判断出C点位于赤道上,其地方时为18时;由题干信息C点以东为东半球,可判断出C点的经度为20°W,由此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3:20。第7题,在昏线ACE上,E点的纬度最靠南,因而D点位于E点的北侧;此日处于冬半年,说明北极附近存在极夜现象,南极附近存在极昼现象,由此可确定过E点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所以E点位于D点的东侧,因而可判断出D点位于E点的西北。答案6.A7.D图中的MP、MQ为部分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8~9题。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A.(20°S,60°E)B.(20°N,120°E)C.(20°S,0°)D.(20°N,180°)9.此日可能在()。A.1月B.5月C.7月D.11月解析该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第8题,MP、MQ为部分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过M点的经线此时地方时是0点,且不是180°,P点所在经线为180°,则M点所在经线为120°W,此时太阳直射点应在地方时12点的经线上,即60°E。这样可判断出MP为昏线、MQ为晨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极昼最低纬度互余,所以应为20°S。第9题,由第8题判断,可知此时南半球处于夏季,北半球处于冬季,故为1月份。答案8.A9.A右图中,M、N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45°N纬线圈的交点,OE⊥MN并交于P点,据此完成10~12题。10.此时北京时间为()。A.1时B.2时C.13时D.14时11.当OP最长时,该日是()。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12.当OP最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日在北京看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B.非洲大陆上的动物向南迁徙C.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达一年中最高值D.南极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5°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正午12时的经线为105°E,所以北京时间为13时。第11题,OP最长表示北半球白昼最长,6月22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第12题,OP最短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由此可得答案。答案10.C11.B12.A假定在北极点放置一个傅科摆,初始时摆沿90°W和90°E线摆动。据下图,回答13~14题。13.3小时以后此摆的摆动方向是()。A.沿45°E~135°W摆动B.沿45°W~135°E摆动C.沿90°E~90°W摆动D.沿0°~180°经线摆动14.下图是傅科摆所证明的地理现象,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阴影部分为堆积物)的情况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3题,3小时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45°,摆动方向是沿45°E~135°W摆动。第14题,傅科摆证明的就是地球自转现象,自转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因此在北半球河流冲刷右岸,在左岸堆积;在南半球河流冲刷左岸,在右岸堆积。答案13.A14.D15.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天空仍然是明亮的,现代天文学称之为晨昏蒙影,即晨光和昏影的合称。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