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一、选择题“”读某区域对流层大气运动理想模式图,回答1~2题。1.关于a、c两点的近地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c点近地面可能接近刚果河河口B.a点近地面可能接近亚马孙河河口C.c点近地面肯定是海洋D.a点附近海域受巴西暖流影响解析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此处为南美洲0°~30°S大陆东岸地区。答案B2.关于a、b两点近地面空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a点近地面空气高温湿润B.a点近地面空气低温干燥C.b点近地面空气低温干燥D.b点近地面空气低温湿润解析a点亚马孙河河口,位于(0°,50°W)附近,地处赤道低压区,近地面空气高温湿润。答案A3.下图所示环流形势出现的时间及a地降水的主要类型分别是()。A.北半球冬季、锋面雨B.北半球夏季、对流雨C.南半球夏季、对流雨D.南半球夏季、地形雨解析从图中可判断出赤道低气压带移到了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季。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降水类型是对流雨。答案B“”读风带示意图,完成4~5题。4.对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风带是()。A.A图B.B图C.C图D.D图解析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的影响,C图为东北信风带。答案C5.下列有关四个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A风带对地中海气候影响显著B.B风带控制下的洋流为暖流C.C、D间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D.D风带越过赤道后可形成南亚夏季风解析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夏季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影响南亚地区。答案D读下图,完成6~8题。6.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C.丙处气压比丁处高D.甲处气温比乙处低7“”.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圈,则正确的是()。A.③气流比较湿润B.乙处多锋面雨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④气流由于热力上升8.若此图为东亚夏季季风环流图,则图中所示情况是()。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B.④气流动力作用上升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D.②气流热力作用下沉解析本组题考查同一图形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状态。第6题,热力环流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甲处气温高,气压低,乙处气温低,气压高;高空正好相反。第7题,中纬度环流,③是西风带,温暖湿润,乙是副热带高压带,多晴朗天气。第8题,夏季的东亚季风环流,甲是大陆,低压区;乙是海洋,高压区,受海陆热力因素影响而形成。答案6.C7.A8.D读非洲某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非洲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9~10题。9.图中M、N两地的盛行风向分别为()A.西北风,东北风B.西北风,东南风C.西南风,东北风D.西南风,东南风10.我国古诗中有众多关于四季景色的描写。下列古诗中所描述的情景与图中等压线所示时间一致的是()A“”.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B“”.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C“”.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南朝齐·萧悫《秋思》)D“”.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解析第9题,判断风向的关键是确定好水平气压梯度力,M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为过M点垂直于1022百帕等压线,指向正南,处于南半球向左偏形成西北风;同理北半球的N地风向为东北风。第10题,图中非洲北部出现了低压,说明赤道低压带向北移动,应该为夏季。四个选项中A项是春季、B项是夏季、C项是秋季、D项为冬季,故只有B项诗句描述的情景与图中所示时间一致。答案9.A10.B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1~12题。11.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A.1004或1006B.1006或1008C.1008或1010D.1004或100812.由14时到20时等压线的变化推断,以下海域浪高明显降低的是()A.北部湾B.珠江口海域C.渤海海域D.台湾海峡解析第11“”题,本题考查夹在两条相邻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的取值问题,闭合等值线的取值和其相邻的这两条等值线的值相同,既可取较小值,也可取较大值。由图可知A等压线夹在1006和1008这两条等压线之间,所以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1006或1008。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4时时渤海海域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而20时时等压线变得较为稀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