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认识及加减法说课稿城关镇中心小学:肖玉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大家共聚,探讨有关数学的话题。有人说:“数学教学有三重境界:一是教知识,二是教方法,三是教思想。”可见,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的教学固然重要,而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的数学思想,更应该得到重视。今天,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0的认识及加减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七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解说。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践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0的认识》。“0”的含义比较宽,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就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所以教材采取了认数,写数及相关计算相结合的编排方式,把0的教学单独排成一段,并注重通过多种素材,创设为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教学题材,经历从具体一抽象一具体的认数过程。本节课可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第二课时进行巩固练习,今天我准备讲第一课时。二、说学情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于是我对本班学生进行了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5各数,而且都是用数的方法来认识的,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对0不是完全陌生的,在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广泛地接触过0,具有0的初步认识。对0表示没有也有一些直接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决定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给予他们充分、足够的感受、体验的时间和机会。但对0表示起点,还很陌生。三、说模式在《0的认识及加减法》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我校正在探索的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的“导、学、练”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导”---即情景导入、谈话引导、习题导入等。“学”即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和课本交流,与同伴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解决问题,掌握新知。“练”即设计富有层次性的练习,巩固新知,内化提升。四、说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教学。(一)激发兴趣→关注信息1、教学“0”表示没有意义2、教学“0”表示没有起点3、学习按真确的笔顺写“0”.(二)尝试0的加减法,巩固新知(三)巩固练习(四)总结评价第一,激发兴趣→关注信息。1、教学“0”表示没有意义我们班的孩子大多数都特别好奇,好胜,所以我首先用谈话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我说:“小朋友们,今天呀,林老师把小猴子给请来了,我们快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这时我出示PPT(小猴子吃桃子)PPT的内容是这样的,猴子:“我最喜欢吃桃子了。”于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把两个桃都吃完了。这个时候,我会问:“动画片看完了,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我想学生会说小猴子很喜欢吃桃子,原来盘子里有两个桃子。还会说,小猴子把盘子里的桃都吃完了。我会接着问,看看猴子盘子里原来有几个?那么两个桃子用几来表示?这是我们之前学的知识,我想他们都能说出来,用2来表示,所以把2写在黑板上。那后来吃了一个剩下的用几来表示?引发学生说出用1来表示。最后盘子里没有桃了可以用几来表示?让学生通过观察,看懂图意,根据图意理解:当盘子里一个桃都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从而知道“0”表示没有。巩固练习,老师在桌子上放了两支铅笔,然后又把这两支铅笔从桌子上拿走了,这是我会问桌子上还有几根铅笔?用几来表示?同时在这个环节我还设计了拍手游戏。我出示几,学生拍几下手。当我出示0的时候,学生不拍手。通过这个环节,我想让孩子加深对“0”表示没有这个含义的印象。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用0表示没有的例子,这个环节,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了以前教师一问学生一答的教学模式。2、教学“0”表示没有起点首先,我先竖起2根手指,让那个学生说是几?在竖起1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然后握紧拳头,1根手指也不竖起来,让学生说出我伸出手指的个数是几。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在课堂上我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让孩子在生活中找0,回想一下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