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中国区域地理一、选择题地理调查是地理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下表示意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对我国某地区农业种植方式的调查情况。根据材料回答1~2题。1.从传统种植方式看,该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田农业B.牧场畜牧业C.旱作农业D.高度发达的商品混合农业2.根据农业种植方式判断,该地区可能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地区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主要的农作物以及休耕轮作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旱作农业。第2题,根据主要农作物为冬小麦、玉米和熟制为两年三熟等信息,可判断该地区为华北平原。答案1.C2.B“”每年秋季寒露节气前后,是南方晚稻抽惠扬花的关键时期,这时如遇低温危害,就“”“会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通常称为寒露风。读下面年9月19~22日南方晚稻区”寒露风预报图,回答3~4题。3.云贵地区一般没有晚稻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热量不足B.深居内陆,气候干旱C.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D.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4.为了积极防御寒露风灾害,晚稻种植区一般采用夜间灌深水或喷水的措施,其目的主要是()A.保温B.保湿C.保墒D.利于有机质积累解析第3题,由图中所示晚稻区界线可知,晚稻的分布和热量条件关系密切。云贵地区没有晚稻分布是因为其海拔高,热量不足。第4题,防御低温冻害,可以采用田间熏烟和夜间灌深水的方法,利用的是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特性,来达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答案3.A4.A下图所示的沿海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是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据此回答5~6题。5.图中的铁路向东南通往的终点城市是()。A.北海B.广州C.福州D.汕头6.近年来,该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外企业落户,与京津唐地区相比,该地区的优势有()。①水源充足②人口密度大③毗邻国际市场④有色金属资源丰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通过空间定位可以判断出铁路向东南通往的终点城市是北海。第6题,图中所示地区为北部湾沿海地区,该地区吸引国外产业落户的优势主要有水源充足、毗邻国际市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等。答案5.A6.B下图为年我国某种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7.该作物最有可能是()。A.甘蔗B.甜菜C.棉花D.大豆8.①省区该作物单产高于②省区的优势气候条件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风能9.年底至年初,图中②省区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150万亩,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作物是()。A.水稻B.春小麦C.玉米D.冬小麦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作物为棉花。第8题,①省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省区为河南省,①省区棉花单产高于②省区的优势气候条件是光照。第9题,②省区为河南省,该时段主要受灾作物为冬小麦。答案7.C8.A9.D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用地分布图,回答10~11题。10.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所在省以盆地、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B.图中A所在省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势西高东低C.年降水量从A→B→C,逐渐减小D.年降水量从A→B→C,先减小后增大11.下表表示C所在省南部某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的变化,推测其有利于()秸秆薪柴煤炭沼气小水电其他1989年50.3%32.4%10.3%0.5%0.8%5.7%年20.5%10.8%15.4%35.3%15.2%2.8%A.耕地面积增加B.外出务工人口增加C.植被覆盖增加D.粮食单产提高解析第10题,根据农业用地推导地形特点,水稻分布区多为地势平坦的平原,草场和森林分布区多为山地和丘陵;根据河流流向可以推导地势特点;结合地形分析,该地区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从A→B为迎风坡,降水量增大,多地形雨;B→C降水量减少,为背风坡。第11题,图中C所在省南部(江西南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是植被的破坏,以表中资料可知农村生活用能之一的薪柴减少,植被覆盖增加,所以有利于水土保持,减轻水旱灾害的威胁。答案10.B11.C川藏铁路(成都至拉萨)已经被列入国家中长期建设规划,成都至拉萨运输距离为1629千米,全线贯通后由成都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结合下图回答12~13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