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年初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xx县农委的工作安排,中心全体上下,振奋精神,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好成绩,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农业生产基本情况(一)粮食生产。2014年粮食播种总面积28万亩,预计总产10.80万吨,较上年增产0.38万吨左右,增产3.6%左右。其中,水稻21.6万亩,产量9.39万吨,较上年增加0.378万吨,增产4.2%;玉米2.8万亩,产量0.80万吨,较上年增加0.037万吨,增产4.8%;小麦0.8万亩,产量0.14万吨,与去年持平;甘薯等1.5万亩,产量0.30万吨、较上年减少0.02万吨;豆类1.2万亩,产量0.1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以上数据作物栽培站分析提供)(二)油料生产。面积34140亩,总产4600吨,较上年增产9.3%。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大力推进“两高一优”农业生产面对我县耕地面积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现状,我们转变发展思路,调整服务方式,大力推进高产、高效、优质农业,使粮食生产由小农户耕作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由传统低效的作业方式向机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向优质、高效的方式转变。1、积极扶持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采取舆论引导,技术跟踪服务和政策倾斜,鼓励支持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组织全县种粮大户,在粮食生产和田间管理的关健环节,多次召开培训会、现场观摩会,现场讲解当时田间管理要点、现场解答生产大户提出的技术难题,并招标采购电动喷雾器、农药、肥料等物资,现场发放,指导生产大户示范推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采用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及田间管理水平。目前全县已涌现种粮大户118户,且都是理性,基本实现盈利。第1页共7页其中,但家庙镇戴宗明户,流转500亩土地,种植水稻,今年纯收入高达30万元,经济开发区家香农民专业合社种植200亩有机稻,可获利20多万元。等等。2、实施水稻万亩高产创建活动。在黑石渡镇朱家畈村、黑石渡社区、戴家河、杜家冲、柳树店等五个村,建立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10700亩,在但家庙镇但家庙村、观音岩村、大河厂村,建立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10400亩,明确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ii优8006、ii优7954等为主推品种,肥床旱育、农机农艺一体化集成高产栽培、精确定量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配方施肥等为主推技术,开展了高产创建一系列培训和指导工作。并在朱家畈建立了水稻育秧工厂一座,开展了机育秧、机插秧示范区建设,在但家庙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开展了水稻品种展示、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配套技术集成示范等工作。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田间测产,亩有效穗172097.8个、穗总粒数192.7粒、穗实粒数168.6粒,千粒重28克,理论产量达812.4公斤,实收产量为690.5公斤;中低产田块亩有效穗165861.3个、穗总粒数172.0粒、穗实粒数145.2粒、千粒重27.15克,理论产量653.8公斤,实收产量555.8公斤,达到了预期目标。3、开展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在经济开发区满路桥村建立有机稻栽培基地200亩,其中100亩实施“稻鸭共生”模式;在里山区太平畈乡建立有机稻生产基地100亩,基地按照有机稻生产要求,在选种(南粳9108)、育秧、栽插、有机肥使用、人工除草、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细化、量化,大田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品质好,市场好,生产效益高。与宜康食品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公司+农户”,在与儿街镇鸟观嘴建立优甜玉米生产示范基地200亩,在太平畈村何家坊建立甜玉米生产示范基地500亩,平均亩产鲜棒1000多公斤,农户亩产值3000元,宜康食品公司开发甜玉米饮品,市场供不应求,实现双嬴。4、水稻苗情监测工作。按照省推广总站的要求,分别在下符桥镇、但家庙镇、衡山镇、黑石渡镇、太平畈乡、上土市乡安排了六个中稻苗情监测点,按时上报水稻苗情19期,发布书第2页共7页面苗情监测报告9期,及时掌握了水稻生产各个环节的基本情况,为指导全县水稻生产提供了管理措施依据。特别是今年水稻生长后期低温阴雨、寡照,对水稻生长不利,指导群众科学田管,将灾情降到了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