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从“自侓”开始自侓就是要能够自己克制自己,自己约束自己。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认为不仅是加强自己的修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修养水平。有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而对一个学生来说自律尤为重要,小时候就应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众所周知,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以谈教学自侓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说起。首先,是教师的自侓。《说文解字》有云:教也者,上所施下所效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好学生应先从自身做起,加强教师的修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学生的几十双眼睛盯着呢,作为教师我每天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感受到孩子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作为教师应该走在学生的前面。记得一次课堂上我让学生背诵一篇课文时,一学生不会背而反问老师你会背吗?我说会,可实际上我也背得不熟。此时我便想作为一名老师学生眼里的榜样真应该好好反省,日思精进。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古人都注重通过坚持反省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我们也应该效仿古人先哲时时砥砺自己做学生眼里的好老师和好榜样。在教学上教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我们每天要求小学生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衣服和手脸,那么先看看自己做的怎么样呢?我们要求学生们讲文明讲团结和做好事,想想我们做到了吗?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先己而及人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在仪表上装饰自己,在工作中关心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在业务上精专博学始终走在孩子们的前面,走在时代的前沿。在生活上自律,即作息时间有规律。如果晚上很晚不睡,就会想睡也睡不着。早上很晚不起就会想起也起不来,第二天可能要迟到。有时候个别学生迟到了,老师可能会教育批评一下。可有时候我们这些老师们迟到了呢?学生们会怎么看呢?每天在学校里可能会看到有学生玩游戏卡,于是老师可能会说没收之类的话。可如果有学生看到我们在玩牌或其它的呢?小学生们会怎么想呢?所以我们应该时时自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性格上,我们先师孔子主张温而厉,讷于言敏于行。这都是在教育我们不能性情急燥,义气用事,要心平气和的对待每一件事,若性情急燥,就需要不断的缓解自己的心情。另一方面,要让自已有不卑不亢,时时开心的心情,还需要让自已胆小怕事、不敢承担责任的性格被克服。有的人因为胆小,而不敢在别人处在危难时的呼救,那样造成了多么大的损失。而这一方面的自律很容易被忽视,所以我提醒大家要在性格上自律。其次是教育学生学会自侓。就是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上的自律。刚接触小学生时在管理上不知道从何下手,看到学生们打扫卫生并不彻底,拖拖拉拉。于是我领着他们打扫卫生坚持了几天。后来发现孩子们都很自觉了,没有老师的监督卫生打扫的也很彻底,我感到很欣慰。当然在学习上教师只能引导不能代劳,但是经过一段长时期的引导学生们也会自然的形成自己习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特别是在学习上有的同学不能完成家庭作业。而许多家长没时间甚至不会教育孩子,这样学的就不扎实,与这个知识关联的知识也会不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规定。但我们每一个人的规定都是截然不同的。同样都是一样的学习时间和轻松的时间,但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较好。而有的同学不好呢?有的同学眼中的“轻松”是去空地疯跑着玩,这玩也是要有限度的,一玩就玩上了劲儿,把学习的事抛到了一边,这样的同学是不能够自律的。而有的同学眼中的轻松就是换一下脑子,看一些作文书或有利于学习的书,他们会给自己定一个时间,看到一定的时间,他们便开始继续写作业。像这样的学生就是一个懂得自律的学生一位伟人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再聪明的学生,没有自律力来控制自己,是不会有大作为的。我们在平时工作的时候,如果没有把心全部都用在工作上,而是三心二意,想着要去玩儿,是不会做好工作的没有自理能力,克制不了自己是很危险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两点,一点是学习不能自侓,第二点是性格不能自律。这两点都很重要,如果做不到,那就面临很大的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