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例,读写结合————三年级上册《石榴》教学案例大庆市东湖第二小学杨秀英【导言】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卓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背景】《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情景】师:看到这么可爱的石榴,大家最想干什么?生:吃师:那我们就跟着作者剥开石榴的外皮看一看、尝一尝吧。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你看到了什么?品到了什么?生:(读书)师:(师出示石榴实物)看,这是什么?生:石榴。师:(剥开外皮)你看到了什么?生:石榴子儿师:什么样的石榴子儿?生:玛瑙般的师:玛瑙般的石榴子儿一颗颗怎样?生:紧偎在一起。师:有红的有白的这就叫----生:红白相间师:还是透明的呢,这就叫生:晶莹透亮师:来,取几粒尝尝,什么味?生:酸溜溜,甜津津的师:把我们看到的、品到的一起读出来。齐读同学们,作者写石榴子儿时,先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再品尝它的味道,最后写自己的感受。我们在写一种水果时,也可以按照作者的这种方法来写。【教学思考】教学本课时,我以季节为序,引领学生逐段学习。我先引导学生认真朗读文本,图文结合,让学生读懂“抽出”“长出”“开出”“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接着让学生抓住“郁郁葱葱”“火红”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叶子的葱翠、茂盛,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越来越。。。。。。”这个句式来理解花开的多。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来感受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这个比喻句来感受石榴花的美好形象,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到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感受到了文本语言文字的优美。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候,我让学生先朗读“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这句话,我紧接着提出下列问题:“热闹”是什么意思?石榴花会“热闹”吗?这儿为什么用“热闹”?学生经过思考之后,有的说:“因为第二段中写到石榴花像小喇叭,在鼓着劲儿吹,所以说它热闹。”也有的说:“因为石榴花开得很茂盛,你一朵,我一朵,它们好象在比美,所以说它热闹。”然后我引导学生抓住“热闹”、“好一阵”和“渐渐”这几个词来反复朗读,让学生再次感受石榴花的美,从而懂得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知道这句话是过渡句,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拟人手法运用的“妙处”。在引导学生学习石榴皮变化的时候,指导学生抓住“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些词语来了解石榴成熟的一般顺序。学习“熟透”的石榴时,我让学生观察图片,并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到石榴笑得“咧开了嘴”、笑得“破了肚皮”、想“急切地扒开”叶子“朝外张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