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字形推断法•词语推断法•课文迁移法•成语印证法•对句判断法•语境分析法•语法结构法1、字形推断法(形训法)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上,“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u)”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讠(言)、辶(走)、忄(心)、彳”者与人的行为有关。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隹(zhui)--鸟雀、歹--死亡、月--肉、目---眼、尸--身体……A.彀士十万人B.不刊之论C.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D.岸芷汀兰,郁郁青青E.遂命饔人大为肉糜。弓箭手修改双目失明香草烹饪、做饭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可以有同义词,也可以有反义词构成。所以在古文中,我们可以用其组词,然后从同义或反义词的角度推知词义。A.所得秩俸,尽用市药。B.曹操之众远来疲敝。C.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D.行将为人所并。E.朝廷以籓屏寄我,事有不逮,正在汝辈辅助。F.(谢)方明体素羸弱,而勇决过人。2、词语推断法官吏的俸禄“疒”与“皮”联合起来表示“身体柔软无力”。本义:乏力;困倦。疲敝:疲乏困苦冲:幼小。幼冲:谓年龄幼小即将古同“藩”,篱笆极度瘦弱3、课文迁移法A.安得此指斥之言乎B.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C.既有令名,复求寿考D.(裴)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E.苟立异性,吾当死之。单于使卫律治其事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pián)言多令才。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处理美好只是如果4、成语印证法成语是保存古汉语的活化石,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A.势拔五岳掩赤城B.在官清恪,未尝闻私C.若济大水有舟楫也。D.凤山莠民杨良斌煽众起事。E.门滨溪水,种竹数十竿。出类拔萃----超出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同舟共济----渡过良莠不齐----不好的滨江大道----靠近5、对句判断法(句式结构推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A、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也。C、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E、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敬:慎。自始至终都谨慎。“亡”是“无”的意思6、语境推断法对于实词的判断,有些常见、固定的义项,一眼便可以看出。而有些实词,必须放到句子中,仔细斟酌,看其与上下文有无有悖事理、前后矛盾或上下文欠连贯通顺的地方,方可确定其对错。A.文吏以法绳之。B.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C.吾今私汝,则可矣。D.乃儒服北之赵、魏,谒唐庄宗于镇州。E.有德之君,不忘规过。F.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文吏就以法律来制裁他们赡:富足,足够:力不~我现在偏袒你,是可以的到规正过失,改正错误。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7、语法推断法(词类活用的角度)A.妻以宗室女。B.世咸贵远以贱近。C.而友殷寅、颜真卿。D.视其细,知其大也。E.慕容宝之寇五原。名作动,把王室的女儿给他做妻子意动,世人总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形容词做动词,能从小的方面看到大的方面。演练场①也先薄京师,命渊参都督孙镗军事。②契丹之寇幽州也③久历边事,愿服厥职。④玉盘珍馐直万钱⑤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⑥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⑦辄使人先密觇视•也先薄京师,命渊参都督孙镗军事。(也先进犯京城,皇上命令江渊参与都督孙镗的军队事务)•契丹之寇幽州也(契丹进犯幽州)•久历边事,愿服厥职。(我久理边关事务,愿继续承担其他的职务。)•玉盘珍馐直万钱(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朕救齐国百姓于水火之中,想革除其弊政)•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抛掉偃王的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