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本周教学内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五单元复习主要内容: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教学过程: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要涉及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可以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的变化。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下面,用实例来说明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典型例题例题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解:(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设: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326gx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在实际运算过程中,还可以再简化些,具体格式可参照例题2。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x10t答:需要碳酸钙18t。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常出现的问题:1.不理解题意,答非所问;2.设未知数,未知数带单位,以下各步实际数据没带单位;3.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化学式错误,或没有配平),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和算错,使计算失去正确依据;4.解题中所选择的物质与已知、待求物无关,作为计算依据的关系量不能表示同一化学概念;5.单位使用错误,将体积当作质量代入计算;6.把不纯物质质量当作纯净物质量代入计算;7.综合计算,前后步骤安排不合理,因果关系颠倒。练习1: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45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得到2.49g固体物质。计算制得的氧气多少克?2.49g固体物质中含有什么物质?各多少克?提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组成不发生变化。混合物中只有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题意可知固体物质减少的量为氧气质量。将氧气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可得氯化钾质量为1.49g,则二氧化锰质量为。解:制得氧气的质量:设2.49g固体中含有KCl的质量为x14996x0.96g答案:制得氧气0.96g;剩余的2.49g固体中含氯化钾1.49g、二氧化锰1g。练习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克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解:设燃烧100克氢气需要氯气质量为x,生成氯化氢气体质量为y27173100gxy,解得:,答:需要氯气3550g,生成氯化氢3650g。第五单元复习本章在初中化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完成了化学用语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总结了氧气和氢气的化学性质,把表示物质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3.对化学的学习,开始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方面过渡。本章正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质量守恒定律”,是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作好理论准备,是学好本章的基础。因此,必须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和微观本质。第二部分:“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制高点。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本章的中心。因此,多写多练,及时纠正书写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很必要的。在总结物质性质的基础上,把表示物质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改写为化学方程式,并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第三部分:“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是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方法,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在学习中要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化和计算的准确性,不断总结题型和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一.本章知识结构化学方程式二.化学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类型计算类型:(1)有关纯净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