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注意事项:本次考试历史试卷共6页,分选择题(共30分)和非选择题(共30分)两部分。全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作答,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1.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A.《韩非子》B.《孙子兵法》C.《道德经》D.《论语》2.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B.西汉C.东晋南朝D.宋朝4.专制集权国家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修建规模庞大的工程。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四羊方尊B.敦煌石窟C.明长城D.赵州桥5.《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6.下列货币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交子②开元通宝③半两钱④康熙通宝A.①②④③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①②③④7.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8.“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全品中考网A.秦都咸阳B.汉都长安C.隋都长安D.宋都东京9.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为强化皇权,以秦为鉴,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B.废除丞相制,撤销六部C.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D.废除丞相制,设置东厂10.“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B.元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明朝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D.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11.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爆发B.《马关条约》签订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D.《辛丑条约》签订12.慈禧太后向列强保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此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C.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3.下列与右图史实不相符的是A.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袁世凯B.蒋介石任总司令C.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D.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4.“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毛泽东诗句中描写的这支军队的功绩是A.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参加了南昌起义C.参加了北伐战争,被誉为“铁军”D.重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5.“朝霞映在阳澄湖上……”“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遇皇军追得我是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情急之中把身藏……”这是京剧《沙家浜》中的几个唱段。该剧描述的历史发生在A.1840年~1842年间B.1927年~1936年间C.1937年~1945年间D.1946年~1949年间16.1945年8月,毛泽东接受蒋介石邀请,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B.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C.揭露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罪行D.赢得战略决战的时间17.右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它标志着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C.淮海战役结束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18.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实业救国”,此人是A.詹天佑B.张謇C.严复D.曾国藩19.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A.称“老爷”B.穿翎顶补服C.缠足D.行握手礼20.公元前430年,希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