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单元复习题姓名班级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饭变馊B.火药爆炸C.湿衣服晾干D.铁锅生锈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g~2g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1/2试管水,振荡后倒掉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mL~2mL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3.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氮气的体积约比为1:4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只占0.03%,因此它的作用很小D.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是稀有气体5.用教材上的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后发现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A.查看实验装置的气密性B.将红磷改成木炭或硫磺重新实验C.查看实验中红磷的用量是否不足D.红磷虽然足量,但不能确定氧气是否有剩余6.一位同学在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按下面的方法进行操作,有错误的是()A.将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部向上倾斜B.将药品斜铺在试管底部,以增大受热面积C.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分加热D.气体收集完,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7.暂时存放一集气瓶氧气,正确的方法是()A.瓶口朝下,盖上玻璃片B.瓶口朝下,不盖玻璃片C.瓶口朝上,盖上玻璃片D.瓶口朝上,不盖玻璃片8.(08河南)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9.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10.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氮气D.氧气1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原子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1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14.下列做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的是()A.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再排放B.农业上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危机而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C.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D.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15.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B.ZnC.N2D.CO16.甲醛(CH2O)是家庭装修后造成室内污染的主要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醛是由碳.水两种物质组成;B.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17.某元素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是第一层与第三层电子数之和,该元素属于()A.金属元素B.非金属元素C.稀有气体元素D.不能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