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一、碰撞的最简单情况:一维碰撞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二、寻找不变的量假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速度分别为v1/、v2/。取某一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其他速度与设定方向一致取正值,否则取负值。分析:两个物体碰撞前后速度都会发生变化,物体的质量不同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一样。可见,这个物理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1)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mv)之和在碰撞前后是不是不变量?即:m1v1+m2v2=m1v1/+m2v2/?(2)质量与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mv2)之和在碰撞前后是不变量?即:m1v12+m2v22=m1v1/2+m2v2/2?(3)速度与质量的比值(v/m)之和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即:……++=猜想:在实验中验证以上关系式是否成立,若成立,即为不变量。我们寻找的物理量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才能称得上是“不变量”。三、实验中要解决的问题———天平1、要保证碰撞是一维的2、如何测量质量:3、如何测量碰撞前后的速度:4、实验数据的处理利用光电门、打点计时器或者运动规律等把测量数据填入以下表格:碰撞前碰撞后m1m2m1m2质量v1v2v1'v2'速度m1v1+m2v2m1v1'+m2v2'mvm1v12+m2v22m1v1'2+m2v2'2mv2………++阅读教材第4页,讨论如何进行实验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利用光电计时装置测速度实验步骤: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阅读教材第4页,讨论如何进行实验思考讨论:如何测量速度方案二:利用两辆小车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计算速度实验步骤:1.测质量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个整体一起运动。4.测速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计算速度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方案三:思考讨论:如何测量速度利用斜槽滚球进行探究OP测出小球落点的水平距离可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计算出小球的水平初速度.MN设计思想巧妙之处在于用长度测量代替速度测量思考讨论:如何测量速度实验步骤:1.测质量:2.安装: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3.铺纸: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4.放球找点:不放被撞小球,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碰撞找点: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6.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验证不变量。注意:5.用正确的方法从落点的痕迹找出落点的位置;3.实验中不需要测量时间,也不需要测量桌面的高度;4.能正确判断小球碰撞前后的落点(m1>m2);1.槽末端的切线要水平;2.从同一高度释放小球;OPMN【例题1】某同学运用以下实验器材,设计了一个碰撞实验来寻找碰撞前后的不变量: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纸带、表面光滑的长木板、带撞针的小车A、带橡皮泥的小车B、天平。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测出小车A的质量为mA=0.4kg,小车B的质量为mB=0.2kgB.更换纸带重复操作三次C.小车A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在车后固定纸带,把小车B放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