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期末模拟试题11-语文版※注意:请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只交答题卷和作文卷。※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词读音正确的一项()A、狼藉jí陨落yǔn讪笑xiān喋喋不休diéB、簌簌sù没落mò叱骂chì文质彬彬bīnC、鄙视bǐ轻蔑miè颓败tuí唾手可得cuǐD、忸怩ní隘口yì厮守sī懵懵懂懂měng2、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释完全正确的一项()A、典押(把财物交给对方做担保)荆棘(有刺的草木)B、荒莽(鲁莽)些微(小)C、摇曳(拉拽)无所事事(事情)D、厮守(厮杀)默默无语(不说话)3、向人借东西,应语气和软,措辞礼貌,下面的说法最好的一句是()A、请把圆规借给我用。B、拿你的圆规给我用用。C、我用一下你的圆规怎么样?D、请把你的圆规借给我用用好吗?4、下列句子没有毛病的一句是()A、通过这次学习班的学习,使我的思想认识有了提高。B、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季节。C、中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D、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注视和倾听着老师做实验。5、下列使用的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地爬下,再抱着橘子走。B、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C、班长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其余的骑兵也跟下去。D、-----说完,她大步走出法庭。6、下列对课文理解的表述有错的一项。()A、《采薇》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课文节选的部分主要抒写了兵士们的思乡之情。B、《清平乐-村居》是一首描写江南农家生活情趣的小词典。它流露出诗人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欣赏。C、《朝天子-咏喇叭》表面是一首吟咏喇叭的词,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清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分为“风”“雅”“颂”三部分。7、找出“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下列例句相同的一句。()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A、皆朝于齐。B、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C、谤讥于市朝。D、胡不现我于王。阅读下列文段,回答8——10题黄省三(哭着)我现在不怕你们啦!我不怕你们啦!(抓住潘经理的衣服)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潘月亭(很敏捷地对着黄的胸口一拳)什么!(黄立刻倒在地下)[半响。李石清经理,他是说他要杀他自己——他这样的人是不会动手害人的。潘月亭(擦擦手)没有关系,他这是晕了过去。福升!福升![福升上。潘月亭把他拉下去。放在别的屋子里面,给他拍拍捏捏,等他缓过来,给他三块钱,叫他滚蛋!王福升是![福升把黄省三拖下去。8、对画线部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A、这是舞台提示,提示了人物表演时应有的动作。B、是剧本说明,说明了人物表演时应有的动作。C、舞台提示,它是组成剧本的两部分之一。D、舞台提示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心理、动作、上下场等。9、本选段表述有错的一项()A、节选的文段中潘月亭打倒黄省三的情节是课文的高潮。B、节选的文段中李石清十分冷酷并维护他的上司。C、本文段体现出潘月亭的冷酷残忍。D、本节可以看出黄省三的反抗是十分苍白无力的。10、对潜台词在剧本中的作用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使用潜台词的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B、可以使语言显得耐人寻味。C、可以丰富戏剧的人物形象。D、就是人物没有说出的话,它是戏剧人物没有来得及说出来的。二、阅读理解:(共33分)(一)、阅读下面课文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