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洋县蛟尾中学2013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结课考试试题新人教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Mg24S32Na23)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答案填写在下面选择题答题卡中)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B.纸张燃烧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3.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B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D铜块在空气中不燃烧,纳米铜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的剧烈程度4.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其操作不正确的是A.软水和硬水:滴加肥皂水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滴加紫色石蕊试液C.氮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D.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滴加稀盐酸B.葡萄汁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C.胃酸过多的人可多喝玉米粥D.西瓜汁的酸性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6.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A.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B.铜粉C.铁粉D.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物A.倾倒液体B.过滤C.加热液体D.熄灭酒精灯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8.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当1.5gX和一定量的Y充分反应后,生成了3.6gM。则在上述反应中,参加反应的X和Y的质量比为()A.1:2B.2:1C.1:4D.4:1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符号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写出原子序数为1、8、12三种元素所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10.(6分)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甲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已知甲和乙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物质甲乙丙丁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微观示意图(1)甲、乙、丙、丁中属于单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2)甲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化的是(填序号)。a.原子种类b.原子数目c.分子数目d.元素种类(4)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分)11.下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t℃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B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用_______________法提纯B。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1分。)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g,水的体积为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盘,称量其质量。然后(按操作的先后顺序选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A.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该步骤中用烧杯而不用纸称量氢氧化钠的原因是.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④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贴上标签。(1)仪器a的名称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3)若用B装置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室收集氧气可以选用的装置有。四、计算题(6分)14.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效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1)回收农田产生的秸秆作为造纸原料,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______污染。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05)n],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用最简整数比表示)。(2)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放。①检测废水呈碱性的简单方法是_____。②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l.6%,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