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获得了许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伟大坚强的英雄气魄();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zhì()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时qiè()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这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答案】(1).pò(2).挚(3).锲(4).xiǎn【解析】【详解】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气魄,比喻气势惊人,胆识过人,形容一个人有领袖气质。挚痛:诚恳而深切。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B.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C.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D.能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答案】C【解析】【详解】A项,缺少主语,“通过”或“使”去掉一个;B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能”改为“才能”的后面;C项,正确;D项,两面对一面,把“能否”去掉。【点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3.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凡是跟莫言有关的书都被抢购一空,这真是骇人听闻。B.音乐会上,那段优美的歌声和动人的琴声可谓相得益彰。C.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D.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答案】B【解析】【详解】A项,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使用不恰当。B项,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使用恰当;C项,忍俊不禁:是指忍不住笑出来。与“笑了起来”重复,使用不恰当;D项,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使用不恰当。【点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项是()A.《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B.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春水》。C.《木兰诗》选自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D.《卖油翁》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答案】D【解析】【详解】A项错误,应改为:《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B项错误,应改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死水》。C项错误,应改为:《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D.正确。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A.①③⑤②④B.③①⑤④②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