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我们都是公民》习题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指()。A.在中国定居的所有的人B.在中国从事工作的人C.18周岁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D.具有中国国籍的人2.我们经常这样自豪地说:“我是中国公民”。一般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成为中国公民是从()开始的。A.18周岁B.登记户口C.出生D.享有权利3.航天员翟志刚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进行“天地对话”时说:“在太空漫步的感觉很好,‘飞天’太空服穿着舒适。置身茫茫太空,更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从这个简短的对话中,我们认识到公民的国家观念更在于()A.爱国的情感B.效忠祖国的行动C.关心国家和社会大事D.关心国家的国际影响4.下列说法中正确是的:()。A.小芳领取了居民身份证后说:“我终于成为一个公民了!”B.小明因涉嫌抢劫伤人被逮捕了,他想:我这次肯定会被剥夺中国公民身份的!C.小刚对着刚出生的妹妹说:“欢迎你,小公民!”D.王华的爷爷对要出国留学的王华,“真遗憾,你从此不再是中国公民了”!5.2009年1月22日,河北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三鹿问题奶粉系列刑事案件中的数名被告人作出一审判决,其中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被告人张玉军、耿金平被判处死刑,被告人张彦章被判处无期徒刑。这个事例说明了()A.受贿是一定被判刑的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公民在许多方面是平等的D.对领导干部违法犯罪要从重加重处罚二、简答某市人民法院分析近年来青少年盗窃犯罪认为:盗窃犯罪的嫌疑人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他们平时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是非不明,荣耻不分。相当一部分案犯,日常游手好闲,惹是生非,将盗窃所得挥霍一空。更有甚者,将盗窃所得用于赌博等违法活动。(1)上述分析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警示作用?(2)公民怎样增强法律意识?三、材料分析材料一:在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搏斗中,中国人民展示出崇高思想品德和昂扬精神风貌,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材料二: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凝聚民族力量、战胜艰难险阻具有重大意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是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最好体现。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反映了公民意识的哪些内容?(2)青少年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应该怎样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B4.C5.B二、简答(1)青少年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道德修养。(2)法律是通过确立权利和义务关系来发挥作用的。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有关权利和义务的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三、材料分析(1)国家观念和良好的公民道德。(2)①青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要培养自己的自立、自强精神,勇于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磨砺坚强意志,正确对待挫折;②青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要发扬奉献精神,热爱集体、关心同学,热心社会公益事业;③青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