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第__七___册教案课题1、老师,你好!共(2)教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利地朗读课文。2、解并掌握本课有关词语的含义。教学准备赞美教师的诗歌,名言教学过程复备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1、自从跨进学校的大门,老师就成了我们最好的朋友,教我们读书写字,教我们唱歌跳舞,把我们引入科学的殿堂,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陪伴着我们度过美好的学习生活。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相机引导出诗朗诵。三、初读全诗1.教师范读2.学生自读:同学们亲自去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谁比老师读得还好。3.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学生点评,展开赛读,适时正音:崇(chóng)浸(jìn)塑(sù)4.认读生词,认准字形:读准字词是读好课文的基础(1)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今天的新词?(出示小黑板)指名读,正音,齐读(2)老师要强调字形了,会最先强调哪个呢,聪明的猜猜看?好的,让我们用放大镜把它放大一下: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说笔顺5.齐读全诗6.再读全诗,想想这首诗共有几句,写些什么?并作初步交流。四、细读第一小节(1-5句)1.指名读: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谁来表现?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删除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比一比谁读得更流利,准确。指导书写习字册的生字,注意生字的笔画和正确的书写姿势。苏教版语文第__七___册教案小结:课文就是围绕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来写的,课文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两个中心句来写的。2.出示: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1)追问:“崇高”是什么意思?(最高尚,最受崇敬)3.过渡:你是从那里体会出教师事业的崇高呢?找一找4.交流:(1)出示: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a.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古今中外,每个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培养,所有人的成长都包含了教师的辛劳)b.比较句子:读一读,体会哪种说法更好?古今中外,哪个…不…古今中外,每个…都…(前一语气强烈,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更能表达出对教师事业的赞美?同桌互读,边读边比较。c.为什么说所有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课前,老师已让大家都搜集了有关资料,现在你们可以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d.指名学生交流搜集的事例(大部分学生搜集的都是名人的事例)老师再顺势用学生身边的老师的生动事例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更能表达出对教师事业的赞美?同桌互读,边读边比较。小结:诗歌的语言是十分精炼、含蓄的,每句话中都包含了深刻的意思。刚才我们用理解词语、比较句式、举事例等多种方法理解了句子。下面,我们用同样方法来学习下一句话。(2)出示: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涵着教师的辛劳!说说意思。(创造靠人完成,而完成创造的人是由老师培养的)5.指导朗读这三句a.读读这句话,与同桌讨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b.集体交流,学生用周围的创造发明讲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c.教师虽然没有直接创造新事物,但他们培养了无数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谁愿意来读好这句话?6.过渡: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社会的进步同样离不开老师,于是诗人送老师这样一句话删除删除还有哪些事业也是很崇高的?解放军、医生、科学工作者……苏教版语文第__七___册教案7.出示: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1)指名读句子,其余思考:昨天,今天,现实,理想分别指什么?(2)指导理解句意a.轻声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它的含义,向同学说说你对它的理解。学生自读并互相讨论及交流。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人到社会理解教师在人的成长、社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