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小题,共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讲答案填写在答题栏内。读右图回答1~4题。1.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A.180kmB.280kmC.380kmD.480km2.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D.排水3.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4.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上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A.天然林B.水源林C.湿地D.草场5.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A.气候资源优势B.动物资源优势C.土地资源优势D.劳动力资源优势6.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读下图,完成7~8题。7.关于同一水文站在不同时间观测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时最大B.乙时最小C.丙时最小D.甲、乙、丙三时观测的流量大小无法确定8.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的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面面积大大增加C.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调节作用D.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9.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1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A.河流梯级开发B.水资源的综合开发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11.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A.丰富的矿产资源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C.便利的航运条件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读下图,回答12-13题。12.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酸化D.水资源遭受污染13.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B.深居内陆,地形阻挡C.植被稀少,河流短小D.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4—15题:14.“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A.净化空气B.美化环境C.涵养水源D.防风固沙15.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16~18题。216.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①接近煤炭产地②接近铁矿产地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廉价劳动力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7.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B.生产结构十分复杂C.世界性钢铁过剩D.环境污染严重18.德国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A.机械工业B.电力工业C.化学工业D.煤炭工业19.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B.合并小煤窑,提高煤炭开采利用技术,促进环境保护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D.大量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20.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21.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产业具有一定优势的是①资金密集型②资源密集型③技术密集型④劳动密集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2.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①水陆交通便利②劳动力价廉质优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