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把握作者的情感。2、从历史背景中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感受词作悲壮豪迈的风格。3、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初读词作读准字音满江红写怀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再读词作知人论世读出感情岳飞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人。从小天资聪悟,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臂力超人,十一岁随刀枪手陈广学武艺,成为一县无敌的枪手。后拜周同为师学射箭,练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开弓箭无虚发的本领。二十岁,首次从军,带兵首战告捷,活捉贼首。二十四岁,转入开封宗泽部,带兵一战汜水关,二战竹芦渡,清水亭一仗杀得金兵横尸十五里,斩获金军大小军将首一百七十五颗,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设下伏兵痛击金兵,斩首三千余,生俘三百余,收复了大片国土,岳家军威名大振,人民感恩岳飞,为他建了生祠祭祀。绍兴三年春,岳家军已达一万八千人。同年九月九日,高宗在临安召见岳飞父子,并赐“精忠岳飞”锦旗,授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等官职。岳飞在江州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满江红》词。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命平定了洞庭杨幺,仅用八天时间,一举获胜,收编六万降军入岳家军,扩充了抗金力量。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靡,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后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驰骋在抗金战场上的主帅岳飞,就这样被秦桧一伙奸臣夺去了年青而宝贵的生命。背景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回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满江红写怀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三读词作分析情感请用词中四个字梳理全词情感脉络,分析词人的情感。怒-----悲-----恨------笑满江红写怀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小结小结这首词抒写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表达了对敌人的无比愤怒和仇恨,对雪耻复仇,还我河山,重整乾坤,振兴宋朝充满信心的壮志豪情,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一)直抒胸臆,感情激昂雄健。全词以雷霆烈火之笔,一气贯穿,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艺术风格艺术风格(二)音韵铿锵,慷慨悲壮。一般说来,表达激昂豪壮感情的词调,往往表现在句脚。这首词就是如此。在整首词中,只有“冠”、“闲”、“头”、“和”四字是平声,其它的句脚全是仄声;尤其是偶句,用仄声收脚,就好像是硬碰硬,没有调和的余地。但在每个句子中间的平仄安排,却是两两相间,显得和谐动听。小重山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