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专题总结教科研是教育的先导,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也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根本的保证。根据总课题方案,各年级组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教研组研究的侧重点,并制定出子课题的方案。本学期我们以“在科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研专题,小、中、大各年龄班有不同侧重点,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注重参与式互动教研学习与研讨式观摩实践活动,发挥骨干教师教育技能辐射作用,探索了整合性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提高了教师反思、评价、观察的能力。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逐步调整,指导技能有了较快提高。一、加强理论学习,从新审视自我教育观。本学期在理论学习上我们采用领读式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就教育整体观、师幼互动、科学教育基本理念,做中学系列文章等进行了学习。更多的发挥自学效能,强调教师做万字读书笔记,提倡教师间互相学习讨论,使新的教育观念在碰撞中得以提升。主要收获是:1、进一步理解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现在,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幼儿在家非常娇惯,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幼儿园,很多幼儿不能转换角色,而教师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有时会用一些简单的教学方法。师生间的关系就较难处理。要想彻底转变师生的关系,不仅需要教师的转变,还需要幼儿及幼儿家长的转变和配合。教师需要教育实践的经验,需要对幼儿活动水平的洞察能力,需要教育活动组织的应变能力,要避免方法、形式和手段的单一和刻板。幼儿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发展,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调动一切手段,使发展的可能转化为现实,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2、对教育实践核心元素——师幼互动进行了学习·领读学习了教育实践中知识、技能的传递与掌握;规则的设立与维护·拟定了活动方案,与教师共同研讨修改行动方案,,了解师幼互动的行为要素、基本特征和一般流程。·教育实践中采用实录的方法,对互动行为开启进行分析,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重新调整,力求准确分析幼儿,走进幼儿的生活,用幼儿的眼光审视世界,有效深入地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帮助幼儿主动建构。二、运用参与式互动教研学习方式,使教育经验互惠交流每位教师都是教研活动的主人,相信每位教师都有独特的见解,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交流见解的机会,强调每位教师双重角色——既是培训者(促进者)又是被培训者(被促进者),这是我们进行参与式互动教研的宗旨。采用的主要形式:研讨。小班——科学活动与语言相整合,强调在创设的科学情境中促进语言的发展。研讨了:小班科学活动的内容选择、如何将语言融入到科学活动之中、活动中个体差异幼儿的支持问题。科学活动游戏化,借助游戏情节,将语言的学习融入到游戏的内容和规则中,摆脱“完成目的”的包袱,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科学活动生活化,材料来自生活,情境贴近生活,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练习语言;注意培养幼儿有效倾听的能力,能抓住要点的去听,教师要使用有层次的简练的准确的教学语言,提供宽松的真实而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到交流的乐趣;对语言发展有差别的幼儿提供个别学习需要。中班——科学活动与合作、交往技能整合,强调在科学活动的组织中幼儿间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研讨了:科学活动中合作的内涵:解决问题时的分工、交流与分享、互助与支持、冲突与协调。科学活动中要提供合作机会,必须作到:选择需要分工合作的活动;组织的内容幼儿要共同感兴趣;活动的任务要有一定的“问题性”;问题的难度要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合作材料;关注支持幼儿的探索,给予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指导;用孩子的方式帮助他们,由“教导者”变为“合作者”。大班——科学活动与数学活动相整合,强调在科学活动中幼儿观察、分析、比较、分类、测量、思考等方法的掌握,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重视操作中学习,在尝试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去发现、建构数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提供的材料来自生活,情节设计贴近生活,模拟情境再现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利用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