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波动性光到底是什么?光到底是什么?17世纪明确形成了两大对立学说17世纪明确形成了两大对立学说牛顿牛顿惠更斯惠更斯微粒说微粒说波动说波动说19世纪初证明了波动说的正确性19世纪初证明了波动说的正确性由于波动说没有数学基础以及牛顿的威望使得微粒说一直占上风由于波动说没有数学基础以及牛顿的威望使得微粒说一直占上风19世纪末光电效应现象使得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光子说:光具有粒子性19世纪末光电效应现象使得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光子说:光具有粒子性这里的光子完全不同于牛顿所说的“微粒”这里的光子完全不同于牛顿所说的“微粒”如果你穿越时空到达惠更斯的时代当科学家,你怎么去帮助惠更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呢?就能产生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等波特有的现象!!!就能产生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等波特有的现象!!!如果光是波?如果光是波?干涉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干涉现象:有的地方振动始终加强、有的地方振动始终减弱,且加强和减弱区域互相间隔。干涉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干涉现象:有的地方振动始终加强、有的地方振动始终减弱,且加强和减弱区域互相间隔。PS1S2δ(21)2kk加强减弱光的干涉现象如果光是波,就应该看到光的干涉现象——亮暗相间如果光是波,就应该看到光的干涉现象——亮暗相间答2:让两个频率相等的相干光源、它们发出的光叠加。答2:让两个频率相等的相干光源、它们发出的光叠加。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在实验室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在实验室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思考11、如果要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需要什么条件?2、如何通过实验获得光的干涉现象(图样)?答1:频率相等的相干光源托马斯·杨1773~1829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实验装置及现象单缝双缝屏光源双缝光屏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滤光片单缝2、实验装置特点:单缝双缝S1SS2屏3、实验现象:屏上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屏上形成的明暗相间条纹叫做干涉图样3、实验现象:屏上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屏上形成的明暗相间条纹叫做干涉图样2)双缝很近0.1mm1)双缝S1、S2到单缝S的距离相等获得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源,叫相干光源(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4)双缝的作用:3)单缝的作用:获得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4.干涉图样的特点:屏上到S1S2距离相等的点出现的是明条纹,叫做中央亮纹屏上到S1S2距离相等的点出现的是明条纹,叫做中央亮纹明(暗)条纹的间距相同明(暗)条纹的间距相同S1S2双缝屏幕P1第一亮纹P中央亮纹P2第二亮纹P3/第三亮纹P3第三亮纹P2/第二亮纹P1/第一亮纹双缝S1S2屏幕P1第一亮纹δ=λP中央亮纹δ=0P2第二亮纹δ=2λP3/第三亮纹δ=3λP3第三亮纹δ=3λP2/第二亮纹δ=2λP1/第一亮纹δ=λ当光程差δ=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出现亮纹当光程差δ=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出现亮纹当光程差δ=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纹当光程差δ=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纹Q2第二暗纹Q1第一暗纹Q3第三暗纹Q3/第三暗纹Q2/第二暗纹Q1/第一暗纹δ=5λ/2δ=λ/2δ=3λ/2δ=5λ/2δ=3λ/2δ=λ/25、如何判断出现明暗条纹的位置?(回忆机械波加强点和减弱点的条件)例1如图所示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使用波长为600nm的橙色光源照射单缝S,在光屏中央P处观察到亮条纹,在位于P点上方的P1点出现第一条亮条纹(即P1到S1、S2的路程差为一个波长),现换用波长为400nm的紫光源照射单缝,则A.P和P1仍为亮条纹B.P为亮条纹,P1为暗条纹C.P为暗条纹,P1为亮条纹D.P、P1均为暗条纹√答案解析①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②中央为白色亮条纹;③干涉条纹是以中央亮纹为对称点排列的;④在每条彩色亮纹中红光总是在外侧,紫光在内侧。思考21、若用白光在同样的装置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其干涉图样是什么条纹?2、离中央亮条纹最近的一条亮纹是什么颜色?例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已知红光与绿光频率、波长均不相等,这时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B.红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