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小学语文教学预案年级一年级主备人单位、姓名单元第八单元修改人单位、姓名课题名称鲁班和橹板授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的意思。3、体会鲁班爱观察、善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习重点段落,让学生去体会课文大意,激发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同时注重字词的拼读与应用。教学活动教法学法白板使用说明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自读比较,导入课题。1.(出示鲁班人物像)有谁知道,他是谁?(板书:鲁班,生自读。)学生交流。老师简介鲁班:鲁班是建筑行业的祖师爷,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造福人类,被誉为“中国科技发明之父”。2、(板书:橹板,生自读。)看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3、把上面两个词读一读,比一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与前一个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全班齐读课题加深印象。4、(在板书中添加一个“和”,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学习目标。(1)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2)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也可以加上动作读,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要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圈一圈。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三、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练读。鲁班橹板盯着默默地驾驶脚蹼滑行木棍船尾拨水艄公2、开火车领读,正音。3、出示相关句子,读好长句子:一天,鲁班坐船回家,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出示2出示3,点击第二幅图下方,出示“橹板”点击第一幅图下方,出示完整课题出示4出示5出示8(感悟句中停顿;指名读;齐读)4、指名分段比赛朗读课文。师生评议。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呢?(生读第一自然段。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感受老艄公的“十分吃力”和“累得满头大汗”。)2、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老艄公很吃力?怎样读就能读出老艄公很吃力呢?(指导读好这些词:十分吃力、满头大汗。)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看谁能读出老艄公的吃力来?五、学习生字:学习生字:板、力、等、前、忽、安、身、往。(注意:等比较难记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身”书写时撇要出头。)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鲁班和橹板》。2、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吗?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老艄公的吃力来。二、精读感悟(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老艄公这么辛苦和劳累,鲁班真想帮帮他呀!此时,他在想些什么呢?2、小声读读第二自然段,画出鲁班所思考的问题。3、指名读。指导学生抓住“好办法”和“省力”这两个词,读好这句问话。(点明“好办法”的关键就是“省力”。)4、鲁班在动脑筋呢,咱们不要打扰他,轻轻地读好这一句。(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正在这时,鲁班看到了什么?指名读。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只见它们用脚蹼往身后拨水,身子轻快地向前滑行。2、“嘎嘎、扑通扑通“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表示声音的词)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你还能说出一些象声词吗?3、“轻快”换词理解。你能读出小鸭子那轻快的样子吗?(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鲁班看到这一切后,有没有想到什么?书上是怎么写的?出示9,点击“十分吃力”“满头大汗”下方,出现红线出示10-18出示2出示3。点击“好办法”“省力”下方,出现红线出示52、出示:鲁班出神地看着,忽然眼睛一亮,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1)“出神”是什么意思?(专注地)“出神地看着”还能说成“()地看着”(2)“眼睛一亮”说明什么?(3)指导朗读,把鲁班灵机一动的样子读出来。3、最后,他想了一个什么办法?4、齐读句子。5、这样的摇船工具管用吗?你从哪里知道的?(指名读)“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你能不能把这个“安”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