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以及相应策略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坚持以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努力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保教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下,总体发展是好的。我作为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但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农村学前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农村学前教育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有些乡镇政府和领导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前教育支持力度不够。以学前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为由,放弃了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和管理责任。没有把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幼儿园完全推向市场,学前教育失去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呈现混乱无序状态,教师的合法权益和幼儿受教育权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学前教育发展陷入了困境和低谷。二是:经费投入缺乏保障,办园条件总体水平不高,办园体制不明确。地方政府学前教育经费财政性投入较少,在很多地方几乎为零。幼儿园不得不靠增加班额,压缩教师数量,降低教师工资等手段艰难维持生存。大多数农村幼儿园,因为财政投入少,收费标准低,造成办学条件比较简陋,没有流水洗手设备,没有保温桶等饮水设备,没有达到一人一巾一杯等最基本的办园条件,更不必奢谈有足够的玩教具和图书;有的甚至是危房,如国家规定相关功能室,如保健室、值班室、传达室、隔离室、集中浴室、洗衣烘干室、活动室、卫生间、衣帽间、教具、音乐活动室等相关配套活动室就更不用说了。另外,有些乡镇为了减少投资,公办幼儿园设置数量不足,园所不独立,与小学园所混杂现象严重,造成管理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安全责任不明确等现象。三是:幼儿教师的结构不合理,没有编制,配备不足,专业素质亟待提高。首先幼儿教师的结构不合理,呈现"一多、一少、一大、两低"的现象。即农村聘用教师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少,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学历低、待遇低,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其次幼儿教师没有编制,配备不足。多数幼儿园没有达国家规定的农村幼儿园每班配备1.5-2名教师的最低要求,一班一师现象严重,导致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儿童特点和教育规律,影响了保教质量的提高,也导致了大量的安全隐患。一些从中学或小学调入的公办教师,因没有编制,也没有列入中小学教师序列进行管理,使得她们在进修培训、继续教育、评优奖惩、职称评聘、工资待遇、等方面都无法获得相应的权益,严重影响着她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再次有些农村幼儿园,幼儿教师身份不确定,素质偏低,使学前教育陷入了幼儿园低收费、低素质、学前教育低发展水平的恶性循环。这种中状况,极大影响着幼儿的教育,成为学前教育的绊脚石。四是:管理体制混乱。有些农村幼儿园,包括乡镇中心幼儿园,还存在着多头管理乡镇中心幼儿园还没纳入统一管理状态,监管主体一直模糊不清。没有建立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幼儿园处于无序、无监管状态,造成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重要规章制度、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等等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很难落实。使得不少幼儿园对幼教发展思路不清,管理乏力。同时有些监管主体还存在着力量严重不足,管理措施不到位,对民办教育的执法力度不够,对一些违规举办、不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屡禁不止,严重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学前教育量大面广,特别是在转型期,新老问题交错,体制改革的任务急迫而艰巨,管理责任成倍的增加。五是:农民经济收入偏低,农村家长隔代教育现象严重,文化层次低,教育观念落后,不重视幼儿教育。农村多数家庭以务农为主,农民的经济收入并不高,农村家长更多的是重视幼儿身体上的健康,而忽视了幼儿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或重智力的培养,轻各种能力的培养。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很聪明,生活自理能力却很差;有的孩子记忆力强,却缺乏创造力。在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认识不足不懂幼儿教育规律,许多年轻父母常为自己幼小的孩子能认多少字、算多少题感到自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