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与体制学习要点:·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内涵和实质·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当代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当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与体制一、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内涵、演变与决定因素(一)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内涵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就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即谁来承担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生产者和提供者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是否可以分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是如何分工的?)(二)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1.公共事业管理的保护模式时间: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时期基本特点: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统筹,但其职能是极有限的,有限的公共事业产品基本上由社会和自行提供,市场起到间接作用。“君主的义务,首先在于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和侵略。君主的第二个义务,为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侮和压迫,换言之,就是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君主的第三个义务主就是建立和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亚当·斯密《国富论》“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支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他追逐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的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得到的效果为大”。——亚当·斯密《国富论》2.公共事业管理的干预模式时间: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60年代前后达到高峰。基本特点:政府依靠庞大的官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或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市场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是间接而非直接的,社会的力量的参与是极为有限的。政府通过扩大支出,包括公共消费和公共投资,可以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从而减少失业,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资本主义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约翰·M·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官僚体制的组织广泛传播的决定性的原因,向来是由于它的纯技术的优势超过任何其他的形式。一种充分发达的官僚体制机制与其他形式的关系,恰恰如同一台机器与货物生产的非机械方式的关系一样。精确、迅速、明确、精通档案、持续性、保密、统一性、严格的服从、减少摩擦、节约物资费用和人力,在由训练有素的具体官员进行严格官僚体制的、特别是集权体制的行政管理时,比起所有合议的或者名誉职务的和兼任职务的形式来说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官僚制面临的挑战(1)最早提出较为系统研究和批评官僚制弊端的是帕金森1957年发表《帕金森定律和其他行政问题研究》。认为,行政机构如金字塔一样不断增高,各种人员总是越来越多,结果势必组织效率越来越低。(2)沃尔多的《行政国家》对官僚制的批判官僚制与人类本性截然相反、背道而驰,因为人性是由当代的非官僚制度和社会化所形成的,两者之间绝少能够沟通;官僚制僵化而呆板,已不适应先进工业社会的需求;官僚制是摧毁人类的攻击武器,不仅是对人的身体,而且也摧毁了人类的精神。(3)詹姆斯·威尔逊:《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对官僚制的批判不能合法地保留其获取的收入并把它用于其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不能按照其领导人的喜好分配生产要素;必须实现并非该机构自己选择的目标。(4)奥斯特洛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认为官僚机构的缺陷对不同需求的反应会日益变得毫无区别;日益变得易于犯错,不可控制,公共行动剧烈地偏离于公共目的和目标;最后导致补救性的行动是恶化而不是缓解问题。(5)福克斯和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官僚制的封闭性、自大式、垄断化的话语霸权阻滞了社会话语间的自由对话,使得公共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