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实验化学同步练习2一、选择题1.对危险化学药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腐蚀性。【答案】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氧化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②氧化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③还原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④还原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亚甲基蓝亚甲基白。【答案】A3.下列关于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C.金属镁着火时,可用干冰灭火器来扑灭D.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答案】B4.(2013·日照高二期末)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解析】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且用细口瓶;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用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mL;向试管中放块状固体时,应遵循“一平二放三滑入”的原则。【答案】B5.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解析】A、B装置不能使气体流入;C装置极易发生倒吸;D能使气体溶解,且球形干燥管的“球形”部分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答案】D6.下列蓝瓶子实验,振荡周期最短的是()水葡萄糖0.1%亚甲基蓝NaOH溶液温度A50mL1.5g8滴2mL40℃B50mL1.5g10滴2mL40℃C50mL1.5g8滴2mL25℃D50mL1.5g10滴2mL25℃【解析】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振荡周期短,C、D两项被排除;亚甲基蓝含量越少,越容易被还原,振荡周期越短,所以选A项。【答案】A7.(2010·上海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C.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以上的热水清洗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解析】B项,先将浓硫酸与硝酸混合;C项,手指沾上苯酚后,应先用乙醇洗涤,再用水冲洗;D项,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应直接加热。【答案】A二、非选择题8.(2013·中山高二检测)甲、乙两同学进行课外实验,各取250mL无色透明饮料瓶一个,依次加入4g氢氧化钠、4g葡萄糖、半瓶水、3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旋上瓶塞振荡,溶液呈蓝色,静置后溶液变为无色。甲再次振荡,又呈蓝色,静置后又变为无色,多次反复可重现上述现象。而乙在蓝色消失后,向瓶内加满水旋上瓶塞,振荡却不再出现蓝色,乙认为是物质浓度不同引起的。甲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否定了乙的说法。你认为甲实验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振荡后出现的蓝色主要与________有关(填写化学式,下同);蓝色消失又与________有关。【解析】甲既然否定了乙的说法(由物质浓度不同引起,即水量多少),再分析甲同学实验中饮料瓶未充满(有空气)而乙同学实验中饮料瓶充满(无空气),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色。也可向乙瓶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答案】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色;也可向乙瓶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O2C6H12O69.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和操作,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按图Ⅰ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的操作分别进行实验,观察B管中的现象。①操作1:先夹紧止水夹a,再使A管开始反应,实验中观察到B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操作2:打开止水夹a,使A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实验中观察到B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请说明造成两种操作现象不同的原因(如两种现象相同,此小题不用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装置实验结束后,取A管内反应所得的溶液,隔绝空气小心蒸干后,再高温煅烧(有关装置和操作均已略去),最后留下红色固体,将分解时产生的气体按图Ⅱ所示装置依次通过洗气装置,结果试管甲内出现白色沉淀,试管乙内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回答: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试管甲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