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下列哪一事件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有关()A.九一三事件B.毛泽东逝世C.“四五”运动D.“四人帮”被粉碎3.下表是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B.“二月抗争”C.粉碎了林彪集团D.粉碎了“四人帮”4.右图人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再度回升。该人物是()A.周恩来B.邓小平C.刘少奇D.谭震林5.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20世纪60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B.人民公社化运动C.自然灾害的影响D.“文化大革命”6.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的结果B.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C.十年间国民经济建设未取得任何成就D.结束的标志是“四人帮”被粉碎7.下列经济建设成就不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是()A.成昆铁路建成B.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C.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8.20世纪70年代,曾有这样一首诗词:“好男儿,莫揩泪,总理灵前排成队。驱妖邪,莫慈悲,要以刀枪对。”该诗词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一月革命”B.“二月抗争”C.九一三事件D.“四五”运动9.小说《悲欢世界》中写道:童玛丽从北京给王汉发来一封电报,电文很简单:“王、张、江、姚已入笼。”“笼”就是监狱的意思,这是北京人自行创造的“暗语”。这一“暗语”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二月抗争B.“四五”运动C.粉碎“四人帮”D.“一月风暴”10.“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C.“四五”运动的兴起D.毛泽东逝世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请回答:(1)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根据材料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4)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答案解析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1966-1976年”,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链接所学可知,A属于抗日战争时期,B属于“大跃进”运动时期,D属于“抗美援朝”时期。故本题选C。2.【解析】选A。本题考查基础知识。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叛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被称为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973年国民经济有所好转,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调整国民经济。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观察图片,并结合题干中相关史实,可知该人物是邓小平。“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1975年周恩来病重,毛泽东决定由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邓小平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再度回升。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题干中的“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这十一二年”可以看出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我国的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所以D符合题意。【拓展延伸】国民经济曲折起伏的轨迹国民经济曲折起伏的轨迹“破坏——回升——再破坏——再回升——再破坏”,直至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国民经济才逐步走上恢复发展的道路。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抵制“左”倾错误,同林彪、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