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材料聚焦点一等值线图的共性地理等值线图能将一种或多种地理要素作用的结果,以地理数值的方式表达其空间的分布情况,具有包容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的特征,能较好地体现考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水平,所以常被高考题所采用。(一)等值线图的共性如下: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等高线图上悬崖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4.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有其共性,其基本的读图步骤如下:1.读数值——等值差;变化规律。2.看疏密状况——了解变化趋势。3.看走向和形态——了解影响因素。4.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可添加辅助线,变抽象为直观。(三)等值线图的值或值域判读1.紧邻河流但分别位于河流两侧的两条等值线的值相同。2.分别位于同一等值线两侧的两条等值线的值绝不相等。3.海岸线高程为0米。4.“大于大的,小于小的”——闭合等值线内部某点的值(值域)。5.“凸低中高,凸高中低”——半闭合等值线内部的值(值域)。例1:(2012·汕头一模)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山峰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A.450米B.650米C.750米D.850米(2)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乙村易受泥石流的影响B.地势由北南东三面向西部倾斜C.B地夏季降水量大于C地D.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山峰的海拔在900~1000米之间,桥梁A的海拔在300~400米之间,故两者的相对高度范围为500~700米之间,B选项正确。第(2)题,乙村位于上游河谷地区,因是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再结合图例可知该处地势较陡峻,故易受泥石流影响,A选项正确。该处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进而推断该区域地势由北南西三面向东部倾斜,B、D选项错误。C地为夏季风的迎风坡,B地为夏季风的背风坡,B地夏季降水量小于C地,C选项错误。答案:(1)B(2)A【技巧点拨】关于等值线图应用的一些规律1.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能反映出地势变化;2.洋流的流向与等水温线凸出方向一致;3.等压线图中的锋面只能存在于低压槽中;4.大陆上的等温线往南凸出,则太阳直射南半球;反之,则太阳直射北半球;5.陆地上等降水量线或等温线出现闭合或半闭合情形往往是地形影响的结果。【变式训练1】(2012·长沙市一中文综测试)“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C时的第一天。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入秋日等时线图,读图回答(1)~(2)题。(1)形成K、F两地入秋日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2)属于图中四地主要的秋之物产的是()A.K地玉米B.L地马铃薯C.F地柑橘D.G地苹果【解析】第(1)题,从题干可知入秋日的实质为日均温高低。K位于河流的源头,F位于河流下游,推断出K、F两地海拔差异大(K位于青藏高原、F位于黄淮海平原),D选项正确。第(2)题,K地因热量较少,盛产喜凉的青稞;F地位于暖温带,不适宜柑橘这类亚热带水果生长;G地位于热带,不适宜苹果这类暖温带水果生长,A、C、D选项错误。答案:(1)D(2)B聚焦点二形态各异的“等高线”试题情境求新求变是高考试题的一大特色。近年在各地高考试题中均出现了形态各异的“等高线”。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替代型的“等高线”,如不同时期的湖岸线、梯田等,均可看作等高线;或者是一定程度上“替代”等高线的河流、等压线、等温线、等潜水位线、同一植被类型的分布范围、山区小路等。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等高线原理及各地理事物的影响因素进行推断、分析图示区域的地形类型、地势特征等。如:2011年海南地理高考3~5题要求考生根据河流、山峰判断山脉走向、地势起伏大小等。一是特殊地形的等高线,如火山口湖、地上河、蘑菇石、梯田等特殊地形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如:1.火山口湖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2.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AB河段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河水补给地下水,无支流汇入。)3.蘑菇石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4.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5.梯田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例2:(2012·湖南省高三十二校第一次联考)下图为我国西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