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要求说明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Ⅱ只限于一维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Ⅰ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新课标高考对本章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及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上,新课标对冲量和动量定理没有要求,强调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知识,动量守恒定律显得更为突出,由于动量守恒定律研究对象是相互作用的物体所构成的系统,因此在高考中所涉及的物理情境往往较为复杂.由于新课标高考模式和考查方法的变化,动量作为选修内容,要求会降低,题目的难度不会太大,特别是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题将不会出现.即使出现难度也会大大降低.•但动量与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天体运动、核反应等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考查将会是命题的热点.因此在复习时要加强碰撞类问题的研究及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综合训练.•1.由于本章试题的思考和解题思路与牛顿运动定律不同,因此难“”“度相对较大,而且近年来高考命题思路由知识立意逐步转向能力”立意,越来越重视与现代技术和实际问题的联系,所以在能力要求上注意对理解能力、实际问题抽象简化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的考查.•2.解答本章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1)一般是确定好初、末状态.•(2)找出状态参量(即速度值及其方向).•(3)列方程求解.•3.本章应重点掌握动量、冲量两个概念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重要规律;动量守恒定律.明确动量的方向性及动量守恒条件.•4.在解题中,凡需要求速度,相互作用的系统又符合动量守恒条件应首选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凡涉及碰撞、反冲、爆炸、打击类问题,应考虑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课时1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一动量•——知识回顾——•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通常用p来表示.•2.表达式:p=.•3.单位:kg·m/s.•4.标矢性: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和方向相同.速度mv速度•——要点深化——•1.动量的理解•(1)矢量性: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分解、可合成.•(2)瞬时性:动量定义中的速度即瞬时速度,计算物体的动量一定要明确是哪一时刻或哪一位置的动量.所以动量是状态量.•(3)相对性:由于物体的运动速度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故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通常情况下以地面为参考系,即物体相对地面的动量.•2.动量的变化及其计算•动量的变化即物体某一运动过程中的末动量减去初动量,也常说为动量的增量.其计算方法:•(1)若初、末动量均在一条直线上,首先以某一动量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该动量为正值.另一动量若与该动量同向,则其为正值,否则为负值.这样就将一维情况下的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即Δp=p2-p1.若Δp>0,则动量的变化Δp与所选正方向同向;Δp<0,则动量的变化Δp与所选正方向反向.•(2)应用动量定理Δp=Ft求合外力为恒力情况下动量的增量.•3.动量与动能的比较——基础自测——质量是1kg的钢球,以5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后以3m/s的速度被反向弹回,钢球的动量改变多少?若钢球以23m/s的速度,与水平面成30°角落到粗糙地面相碰后弹起,弹起速度大小为2m/s,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判别钢球的动量改变量的方向.解析:第一种情况: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钢球碰前的动量为:p1=mv1=5kg·m/s碰后的动量为:p2=mv2=-3kg·m/s动量变化量为:Δp=p2-p1=(-3-5)kg·m/s=-8kg·m/s负号表示方向水平向左图1•答案:8kg·m/s,方向水平向左'4kg·m/s,与竖直方向成30°角第二种情况:p1、p2的大小分别为23kg·m/s和2kg·m/s,方向如图1所示,由图所示平行四边形可得Δp的大小和方向.大小:Δp=p12+p22=(23)2+22kg·m/s=4kg·m/s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0°角•知识点二动量守恒定律•——知识回顾——•1.内容: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或•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就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2.公式:m1v1+m2v2=.不受外力所受合外力为零m1v1′+m2v2′•3.动量守恒定律适用条件•(1)不受外力或外力的合力为零.不是系统内每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更不能认为系统处于平衡状态.•(2)近似适用条件: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