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东城区邓庄中学杨继萍作者简介基.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批斗现实主义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邦迪耶普小城附近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个商人,父母分居,颇有文学修养的母亲带着莫泊桑住在海滨的一座别墅里,他幼时受母亲的熏陶而爱好文学。在卢昂中学上学时,受到他的老师、著名的诗人路易.布耶的指导,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1870年到巴黎入大学攻读法律专业,适逢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目睹普鲁士军队入侵家园的情景。一年后,法军战败,1871年停战后,他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写作,得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指导。1880年,莫伯桑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1880年到1890年,是他创作的旺盛期。这期间他写成中短篇小说300多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以及许多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性文章。1890年因病导致精神失常,于1893年7月6日在一所精神病医院去世。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巨匠”之称。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法国现实,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和社会道德风气的堕落进行了揭露和嘲讽,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则予以同情和表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①莫泊桑(1850—1893)法国《我的叔叔于勒》《项链》(《首饰》)《羊脂球》《漂亮朋友》(《俊友》)②契诃夫(1860—1904)俄国《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③欧•亨利(1862—1910)美国《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1、这个故事中有两处重要的曲折波澜(情节出乎意料),谁能说一说?丢项链——人物命运的制高点和转折点假项链——人物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2、对于项链是“假”的这一情节的三处铺垫:•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没有任何犹豫。•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检验一下。•当马蒂尔德去买项链时,珠宝店只卖出了那个盒子。3、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才说出来呢?归纳结尾特点:一是似乎在意料之外,可掩卷回思,却又发现在情理之中;二是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4、丢失项链看似偶然,也有必然因素。舞会中:狂热、沉迷、陶醉舞会后:自惭形秽、慌忙逃离——欣喜若狂,忘乎所以。——虚荣5、再设想一下,玛蒂尔德在偿还巨额债款后,忽然得知丢失的项链原来是假的,会怎样?结果可能:a、得到全部赔款b、得到部分赔款,玛蒂尔德接受了,皆大欢喜c、得到部分赔款,玛蒂尔德放弃了d、表示同情,但没有赔款,玛蒂尔德索要赔款e、表示同情,但没有赔款,玛蒂尔德淡然处之玛蒂尔德情感表现可能:a、伤心难过,感到命运不公。b、非常生气,抱怨对方未能提醒c、感到震惊,但很快调整过来,淡然处之。d、百感交集以致精神崩溃、喜怒无常。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的多元理解现实身世贵妇人住宅寒伧墙壁黯淡家俱破旧衣料粗陋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华美而香气扑鼻的小客室桌布三天没洗喝一般的肉汤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盛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用廉价的女佣跟最亲密仰慕的男子闲谈生于小职员之家只得嫁给小书记平庸黯淡高贵优裕家境冰冷狂热梦想心情痛苦、伤心、悔恨、失望,整日地哭好几天爱慕虚荣借项链借项链—爱慕虚荣爱慕虚荣说起自己的烦闷高兴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迟疑而焦急地问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带着这件宝物跑了烦闷、高兴、激动玛蒂尔德辞退了女仆迁移住所,租赁小阁楼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刷洗杯盘碗碟用肥皂洗衬衣把垃圾从楼上提到街上把水从楼下提到楼上赔项链、还债务赔项链、还债务—玛蒂尔德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勤劳坚强勤劳坚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诚实守信坚强勤劳↙↘归结人物形象一串假项链十年辛酸事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小说借助这样一个人物要告诉读者什么呢?观点辑录:晚会是她梦想实现的时候,也是她从此坠落的一刻,这也许就是对她贪图富贵,没有正视自己生活的最大讽刺,然而后来十年经历,虽然代价沉重,但她没有退缩,体现了她勤劳肯干、诚实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