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比热容●明确学习内容教材P11-14●厘清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清晰重点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自主预习练习1.自习课本,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习案”部分练习题●激情导入十分师:投影图片(海滩)并伴随字幕“炎炎夏日,烈日当空;当我们赤脚踩岸边的砂石上,砂石会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当我们跳进水里,河水又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的出现,让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展示PPT3生:海水凉(冷);砂石烫(热)。师:这“一烫一凉”说明了水和砂石的什么不同?生:温度。师:这一现象曾被称为“水陆温度的差异”;那么,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生:猜想、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必要、合理的解释。师:两种不同的物质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为什么却不一样,这与物质的什么有关?●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1.请学生阅读教材P1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小组交流讨论(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3)如何设计实验探究二理解比热容概念2.请学生阅读教材“比热容”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的单位是(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4)水的比热容是,表示。跟踪训练探究三热量的计算问题展示:3.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多少?4.2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多少?5.2kg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小组讨论,交流展示:6.物质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物体吸收热量计算公式课堂探究案1.(1)Q放=Q吸(2)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3)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2.(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之比(2)J/(kg·)(3)℃特性(4)4.2×103J/(kg·)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3.4.2×103J4.2.84×103J5.3.42×105J6.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大、温度变化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Q吸=cm(t-t0)●总结梳理整合提高板书设计一、比热容概念: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物理意义:1㎏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二、热量的计算Q吸=cm(t-t0)吸热公式:Q放=cm(t0-t)放热课堂小结展示PPT101.海里的水和岸边的砂石同时受到阳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水陆温度的差异”?2.质量、初温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吸收想同的热量后,温度往往不一样,我们用什么来描述不同物质的这一性质差异?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什么?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比热容相同吗?4.水的比热容是多少?它的物理意义是?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多少与物质的什么有关?5.热量的计算公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