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鲁迅已40多岁了。《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等。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风筝》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率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鲁迅家世关于鲁迅少年时家中的“变故”鲁迅13岁那年除夕,79岁的曾祖母去世了。当时已有电报和轮船,所以不到一个月,祖父就从北京赶到了绍兴。祖父回家后第二年秋天,正值浙江考举人,主考官是鲁迅祖父在科举中一道考上的同年。周家的一位亲戚,因为儿子要参加考试,就在考试前的一些日子请鲁迅祖父去通关节。一开始,鲁迅祖父觉得不好办,后来纠缠不过,知道这年外放主考的学台,与自己是同科出身,就写了一封信。结果事情败露,光绪批下来要将周福清逮捕法办。于是鲁迅祖父就不得不离家躲到了别处。但根据当时清政府的法律,捉不到本人,就要把家里其余的男人都捉去,甚至“满门抄斩”的。于是鲁迅父亲也离家避难,其他男人也都避开了。留学日本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弃医从文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东京弘文学院毕业照1、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4、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鲁迅名言预习检查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záoqíshuàichánmìshāisùyuāndǐngTìtǎngshānbósuǐtuìcuánkuīshuòliǎn百草园一角碧绿的菜畦霄云霄霭暮霭宵元宵蔼和蔼躁急躁燥干燥噪噪音比较比较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研读第九小节思考讨论这一节在全文中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课文分析•“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由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这是从“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这一段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段。不知道和三个也许是从儿童的角度,以疑问、猜测以及无可奈何的语气,对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进行推测。三个也许是和一个都无从知道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是很多的,但一个也无法肯定。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称为”一词用得非常准确,说明这只是传说,为下文写书塾的严而不厉伏笔。“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表现了我的遗憾心情,常字用得也非常准确。到三味书屋后不是不能到百草园,而是不能够经常到。两个Ade和两个我的配合使用,真切地表现了我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