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故事ThestoryofKite风筝起源于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最早的风筝是用来传递信息,报告军情的。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商已经有用丝条或竹笛做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风筝的起源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在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都是出口自潍坊。潍坊古称潍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手工业发达,文化积淀深厚。早在明清两代就以"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名扬天下,素有"南苏州北潍县"的美誉。2006年5月,潍坊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际风筝联合会"的会议总部也设定在了潍坊。现在潍坊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国人民称为风筝的故乡。著名的风筝之都一山东潍坊即一般常见的禽鸟风筝。它的造型多数是禽鸟或昆虫。常见的元宝翅人物、扎燕风筝即属此类,这类风筝平着看像元宝形即人们传说的平面形风筝。此号升性能好,又适合表现多种题材,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一种即和相同或不相同的风筝,像冰糖葫芦似地拴在一根或多根钱上,串连起来放飞。软翅风筝硬翅风筝板子风筝串式风筝风筝的样式放风筝时,选一个空旷的地方,将风筝线拉长约3米,逆着风跑,跑的时候,边跑边放风筝线。等到风筝放飞一定高度时,要好好掌控风筝线,前后轻抖,让风筝稳定。风筝就放好了,这时,慢慢放线,让风筝越飞越高。收风筝时,一定要慢慢收线。收线时,要尽量离开又高大树木的地方,以免风筝落在树上,挂到上面是很难弄下来的。一般说来,对于中、小型风筝,2~4级风时放飞最合适,5级风时也可以放飞,其他风级就不行了。风筝的玩法放风筝的季节一般在3~5月份左右,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这个季节里放风筝呢?梁冬、徐文兵老师在《国学堂》栏目中曾经提到,春天太阳逐渐回归,大地慢慢从沉寒固拢冰冻状况下开始回暖,这个时候呢从地上开始就涌动出一股生气,就开始往上走。只有春天放风筝,在没有风或是感觉风很小的情况下,风筝也能飞起来。都说春天是最适合放风筝的季节,不仅温度适宜,更有益身心健康。传统中医认为,放风筝时沐浴和煦的阳光和春风,有“疏泄内热,增强体质之益。”史书《续博物志》也有“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热”的记载。最适放风筝的季节传统风筝采用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系以长线,利用风力升入空中。传统的中国风筝技艺包括“扎、糊、绘、放”四种技艺。扎:为了达到对称效果,使得左右吃风面积相当。糊:要保证整体平整,干净利落。绘:要做到远眺清晰,近看真实的效果。放: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风筝的制作材料及工具:1.布纸(一次性雨衣、纸彩带、报纸)不易破,比较轻;2.竹条、细线;3.小刀、剪刀、胶水;4、彩笔、铅笔、直尺。风筝制作材料与工具·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要讲求对称。·空中平稳的飞行。因此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风筝的对称。1.构思2.扎骨架3.画风筝4.装尾巴5.栓提线6.试飞调试制作过程1、准备一张韧性好、薄且轻的纸,长50厘米、宽30厘米。制作传统风筝所用的纸一般就是就用棉纸、宣纸、皮纸等。2、将纸折成菱形,或者画一个菱状,将多余的地部分剪掉,使纸变成菱状。可以看到,这个菱形钻石形的底部15厘米,而上部为35厘米。3、准备好两根木条,一根30厘米长,另一根50厘米长,用它们叠成十字架并且用绳子将其绑牢,十字架的顶部高15厘米,而下部高35厘米。如果用竹蔑来做十字架最好,因为更轻更薄。4、把已经剪好的纸的四个角各戳两个小洞,这样就可以用尼龙绳把十架字固定在纸上。也有人是用胶水将十字架固定住的,但这会增加风筝的重量,而且还不牢固,用此法主要是为了减轻它的重量,当然,风筝在空中的时候会不会散架就要考回验这纸的质量了。5、就差一步就大功告成了,再准备好两根尼龙线,如图所示,将一根绳的两端分别绑在短木条的两端,然后再用一根稍长的尼龙绳的一端绑在这根尼龙绳的中央。6、为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