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文史常识”类试题创新设计【瓷器知识考查赏析】瓷器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手工业部门,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几年高考对瓷器考查的主要内容有:了解青瓷、白瓷、青花瓷以及粉彩瓷器的相关知识;区别青瓷与秘色瓷、青花瓷与彩瓷;理解唐三彩对后代彩瓷的生产所起的作用。从近年高考情况来看,对瓷器的考查力度越来越大,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例1.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1、A【解析】我国唐代就已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而青花瓷在元朝时期才出现,所以A不对。青花瓷器,釉下青花,发色稳定,而且蓝色淡雅,所以青花的纹饰一般都是一些历史典故的画、诗,B项的说法吻合青花瓷的特点。青花的出现确立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所以C也是对的;元以后,出现大量的外销瓷,以明清为盛,D项的说法也正确。所以答案为A项。例2.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出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的白瓷、青瓷、粉彩瓷器。据此判断这起沉船事件最早可能发生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2、D【解析】解答此题先要判断这几种瓷器再现于何时,关键是能判定最晚出现的是哪种瓷器,白瓷和青瓷在南北朝时期已大量出现,而粉彩瓷器则始现于康熙晚年。所以此沉船的时间最早是清朝,答案应该为D项。例3、有个时期台湾与之间的物资流通关系是:将台湾生产的稻米、运至大陆贩卖,并将日本、欧洲运至台湾的白银转至大陆,购入丝绸、瓷器后、再转售到日本、欧洲各地。这最可能是哪个时期的贸易情况()A、荷兰殖民时期B、嘉靖年间C、清初雍乾时期D、甲午战争之后3、D【解析】从贸易网络来看,涵盖台湾、大陆、日本、欧洲。从贸易商品来看,包括稻米、丝绸、瓷器,结合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嘉靖年间的倭寇之患,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对台湾的占领,这贸易状况不可能出现于嘉靖年间、清初雍乾时期、甲午战争之后,不可能是17世纪的荷兰殖民时期。因此答案为D项。【春节.春联】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叫“门对”“春贴”“对子”。春联,源于桃符,起于五代十国,兴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A、秦始皇时期B、汉武帝时期C、宋太祖时期D、唐代宗时期【答案】B西汉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答案】B①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关,②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③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④与新中国成立有关。【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农历算在每年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四月五日或六日。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A、懂得珍惜生命B、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C、增强环保意识D、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D【解析】认真分析清明节扫墓习俗,可得出正确答案4、“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②二十四个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④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A、①②④B、②③C、①④D、②③④C【解析】二十四节气在秦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