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框“走近法律”能力目标: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含义、特征,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事例教学法;学生参与法。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典型事例。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教学过程:一、课前谈例,激趣引入(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二、新课导学达标(一)、游戏导入: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这个小游戏考得并不是眼明手快,而是需要通过组织,使乒乓球能够逐一通过,所以五个人应该经过商量,排好先后秩序,才能最快的把球全部取出。教师活动:把游戏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联系,得出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持。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到良好的生活需要秩序,而这个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教学。(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并自然将课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2、红灯停绿灯行。教师播放有关闯红灯的交通事故的影像资料。学生讨论:发生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你碰到过类似的情景吗?(用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说明)教师活动:出示有关浙江省交通事故的数字或图片。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交通事故”做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充满现实感,并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提供了条件,加深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充分认识到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三)、规则之美1、感受规则之美。学生想象:有一组数字任意排列着出现,你能看到什么?分小组合作讨论。合作探究:将这组数字经过排列组合,发现它是一组很有规律的数字,从而让我们感到了数学之美。用音乐简谱把这些数字串连之后,我们发现它又变成了一段简短而优美的音乐。播放音乐(或演唱)2、寻找规则之美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则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如乘车先下后上,山区行路相互礼让,遇危险让妇女、儿童先撤退,拾金不昧,体育比赛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数字中存在的规律,真实地去体会规则带给我们的美丽,而寻找规则之美,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3、“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学生活动: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并从对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则——法律。(四)、特殊规则——法律是真是假:举四种规则的行为(社会道德、学生守则、法律、宗教规范),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可以运用课本中的表格)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学生守则:在学校里上课,自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