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仁怀市实验小学牟燕林温室效应、酸雨、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淡水资源减少,森林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渗透环境教育素材。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空洞的说教是苍白的。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环境知识,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的认识。一、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环境教育内容。要想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又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只有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如我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时,(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组第13课)课文教学应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第四自然段提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使他们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师授课时应该借机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告戒同学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通过向学生呈现我国生态环境严遭破坏:水土大量流失,森林资源枯竭,耕地面积锐减,大量野生动物被捕杀血流成河,生活垃圾肆意排放堆积成山……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画面以及惊人的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浅入深出,向学生宣传环境教育知识由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我们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环境教育是浅显的,学生力所能及的,重点是环境意识的渗透。因此,在两者结合时,要适当地掌握小学环境教育的度,要浅入深出,要选择最佳的切入口,有的放矢地进行环保渗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时,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话:老树在说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启发学生想象:这时候,小树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树,会对老树说什么呢?朗读体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老树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枝繁叶茂的小树):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过渡讨论:小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小树因为有了老树的关心和爱护,才长得这么粗壮茂盛。然后再看图(爷爷在树下乘凉),想象爷爷的心情,想像爷爷和小树之间的对话,使学生感悟人与树之间的和谐关系。再通过朗读,从而使学生深切地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最后扩展活动,宣传环保:1、课件出示小树遇到长虫、干旱、缺乏养料、有人伤害等画面。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树?2、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树木为人类做贡献”的资料。使学生明白:人类爱护树木,树木回报人类。环境保护教育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结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程度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环境意识的渗透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注重意识的渗透使环境教育潜移默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达到浅入深出的功效三、在阅读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环境教育外,还可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环保危机感,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时,打破教材的顺序,引导学生将大瀑布的昨天和今天放在一起交流。在谈瀑布“雄伟壮观”时,随着学生的介绍,大家可以一起欣赏昔日雄伟的大瀑布。在此设计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一名游客,看着眼前的美景,你会怎样赞美它?”;在谈瀑布“逐渐枯竭”时,我们可以观看图片,然后又一次进行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看到这样的瀑布,会说什么呢?”这样通过文本内容的对比、图片的对比、音乐的对比,就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感觉落差,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瀑布消失的那种惋惜之情,而且这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如果...